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2页 |
1.1 油气田酸化 | 第10-12页 |
1.1.1 油气田酸化概述 | 第10-11页 |
1.1.2 油气田酸化的化学机理 | 第11页 |
1.1.3 油气田酸化过程的腐蚀 | 第11-12页 |
1.2 酸化缓蚀剂 | 第12-16页 |
1.2.1 缓蚀剂 | 第12页 |
1.2.2 国内外酸化缓蚀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2.3 缓蚀剂的评价方法 | 第13-15页 |
1.2.4 表面活性剂与缓蚀剂的协同效应 | 第15-16页 |
1.3 聚苯胺酸化缓蚀剂 | 第16-20页 |
1.3.1 聚苯胺 | 第16-17页 |
1.3.2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 第17-19页 |
1.3.3 聚苯胺在防腐领域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选题的意义 | 第20-21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水溶性聚苯胺的合成及表征 | 第22-29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2-23页 |
2.1.1 仪器 | 第22-23页 |
2.1.2 试剂 | 第23页 |
2.1.3 Q235钢成分表 | 第23页 |
2.2 聚丙烯酸掺杂聚苯胺(PANI-Ⅰ)的合成及表征 | 第23-27页 |
2.2.1 本征态聚苯胺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2 聚丙烯酸(PAAC)掺杂聚苯胺(PANI-Ⅰ)的制备 | 第24页 |
2.2.3 单一因素对PANI-Ⅰ产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4 PANI-Ⅰ的红外表征 | 第25-26页 |
2.2.5 PANI-Ⅰ的紫外表征 | 第26页 |
2.2.6 PANI-Ⅰ的XRD表征 | 第26-27页 |
2.3 羧甲基纤维素(CMC)掺杂聚苯胺(PANI-Ⅱ)的合成 | 第27-29页 |
2.3.1 羧甲基纤维素掺杂聚苯胺(PANI-Ⅱ)的制备 | 第27页 |
2.3.2 PANI-Ⅱ的红外表征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聚丙烯酸掺杂聚苯胺对碳钢在盐酸溶液中缓蚀性能研究 | 第29-42页 |
3.1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3.1.1 失重法 | 第29页 |
3.1.2 电化学测试 | 第29-3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3.2.1 缓蚀剂水溶性的改善 | 第30-31页 |
3.2.2 失重法试验结果 | 第31-32页 |
3.2.3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32-37页 |
3.2.4 极化曲线分析 | 第37-39页 |
3.2.5 缓蚀机理与吸附特征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缓蚀水溶性聚苯胺在大港油田回注水中的性能研究 | 第42-55页 |
4.1 大港油田回注水的理化指标 | 第42-43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4.2.1 失重法 | 第43页 |
4.2.2 电化学测试 | 第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4.3.1 PANI-Ⅱ的水溶性的改善 | 第43-44页 |
4.3.2 失重法试验结果 | 第44-45页 |
4.3.3 电化学测试结果分析 | 第45-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