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

耐铅、镉真菌的筛选鉴定及促进芦苇修复污染土壤的效果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第11页
    1.2 重金属的污染现状第11-12页
    1.3 重金属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第12-13页
        1.3.1 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第12页
        1.3.2 微生物的修复机理第12-13页
    1.4 植物修复重金属第13-15页
    1.5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第15-16页
    1.6 生物吸附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1.6.1 pH值第16页
        1.6.2 吸附时间第16页
        1.6.3 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第16-17页
        1.6.4 吸附的温度第17页
    1.7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形态分析方法第17-18页
        1.7.1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第17页
        1.7.2 BCR连续提取法第17-18页
    1.8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8-21页
2 耐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21-32页
    2.1 试验材料第21-22页
        2.1.1 供试菌株第21页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21-22页
        2.1.3 培养基的制备第22页
    2.2 试验方法第22-25页
        2.2.1 土壤的处理第22页
        2.2.2 微生物的富集与分离第22页
        2.2.3 微生物的形态以及生理生化试验第22-23页
        2.2.4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3-25页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25-30页
        2.3.1 耐Pb、Cd菌株筛选及其MIC第25页
        2.3.2 菌株形态第25-27页
        2.3.3 菌株的生理试验第27页
        2.3.4 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7-29页
        2.3.5 三株菌的发育树第29-30页
    2.4 讨论第30-32页
3 三株真菌的发酵条件优化第32-44页
    3.1 试验材料第32-33页
        3.1.1 供试菌株第32页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32页
        3.1.3 培养基的制备第32-33页
    3.2 试验方法第33页
        3.2.1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3页
        3.2.2 三株菌的发酵条件优化第33页
        3.2.3 生物量的测定第3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3-43页
        3.3.1 三株菌的生长曲线第33-34页
        3.3.2 不同碳源对三株菌株发酵的影响第34-35页
        3.3.3 不同氮源对三株菌株发酵的影响第35-36页
        3.3.4 葡萄糖浓度对三株菌株发酵的影响第36页
        3.3.5 酵母提取物的浓度对三株菌株发酵的影响第36-37页
        3.3.6 不同MgSO_4·7H_2O浓度对三株菌株发酵的影响第37-38页
        3.3.7 不同KH_2PO_4浓度对三株菌株发酵的影响第38-39页
        3.3.8 不同pH值对三株菌株发酵的影响第39-40页
        3.3.9 正交试验第40-42页
        3.3.10 正交验证试验第42-43页
    3.4 讨论第43-44页
4 微生物对于Cd、Pb吸附的研究第44-56页
    4.1 试验材料第44-45页
        4.1.1 供试菌株第44页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44-45页
    4.2 试验方法第45-46页
        4.2.1 不同重金属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45页
        4.2.2 不同条件下菌株QD10的吸附情况以及等温方程第45-46页
        4.2.3 统计分析方法第46页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6-53页
        4.3.1 不同重金属浓度下菌株的生长情况第46-47页
        4.3.2 温度对菌体吸附的影响第47页
        4.3.3 pH值对菌体吸附的影响第47-48页
        4.3.4 接菌量对菌体吸附的影第48-50页
        4.3.5 时间对菌体吸附的影响第50页
        4.3.6 吸附等温线和等温方程第50-53页
    4.4 讨论第53-56页
5 芦苇与微生物联合修复Pb、Cd污染土壤第56-68页
    5.1 试验材料第56-57页
        5.1.1 供试土壤第56页
        5.1.2 供试芦苇第56页
        5.1.3 供试菌株第56-57页
        5.1.4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57页
    5.2 试验方法第57-59页
        5.2.1 土壤样品制备第57页
        5.2.2 BCR连续提取试验步骤第57-58页
        5.2.3 试验设计第58页
        5.2.4 芦苇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测定第58-59页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9-66页
        5.3.1 菌株对土壤中的弱酸可溶态Pb、Cd含量的影响第59-60页
        5.3.2 菌株对土壤中的可还原态Pb、Cd含量的影响第60-62页
        5.3.3 菌株对土壤中的可氧化态Pb、Cd含量的影响第62-63页
        5.3.4 菌株对土壤中的残渣态Pb、Cd含量的影响第63-65页
        5.3.5 芦苇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重金属的含量第65-66页
    5.4 讨论第66-68页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齐齐哈尔娼妓问题研究(1907-1947)
下一篇:基于生活形态的当代大学生寝室家具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