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8页
    1.1 问题提出第18-20页
    1.2 北太平洋柔鱼生活史及其渔业第20-26页
        1.2.1 柔鱼生活史概述第20-23页
        1.2.2 柔鱼渔业现状第23-26页
    1.3 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柔鱼资源与渔场影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第26-35页
        1.3.1 中尺度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柔鱼资源渔场的影响第26-30页
            1.3.1.1 太平洋年代际涛动第26-28页
            1.3.1.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第28-30页
        1.3.2 小尺度海洋环境变化对柔鱼资源渔场的影响第30-33页
            1.3.2.1 黑潮和亲潮第30-32页
            1.3.2.2 局部海域环境条件的影响第32-33页
        1.3.3 存在问题第33-35页
    1.4 研究内容及其意义第35-38页
        1.4.1 研究内容第35-36页
        1.4.2 技术路线第36-37页
        1.4.3 研究意义第37-38页
第二章 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时空分布和栖息地热点研究第38-59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8-42页
        2.1.1 渔业生产数据第38-40页
        2.1.2 环境数据第40页
        2.1.3 经验累积分布函数第40-41页
        2.1.4 综合环境概率分布图第41-42页
    2.2 结果第42-55页
        2.2.1 柔鱼CPUE的年间时空分布第42-44页
        2.2.2 柔鱼CPUE的季节性分布第44-46页
        2.2.3 渔场各环境因子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第46-47页
        2.2.4 柔鱼对各环境因子的偏好范围第47-50页
        2.2.5 柔鱼栖息地热点海域分布第50-55页
    2.3 分析与讨论第55-58页
    2.4 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年间变化分析第59-7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3.1.1 渔业生产数据第60页
        3.1.2 环境数据第60页
        3.1.3 GLM和GAM模型第60-61页
    3.2 研究结果第61-68页
        3.2.1 解释变量Ln(CPUE+1)的统计分布检验第61-63页
        3.2.2 时空和环境因子对CPUE的影响第63-67页
        3.2.3 柔鱼资源量年间变化分析第67-68页
    3.3 讨论与分析第68-71页
    3.4 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柔鱼资源应对太平洋年代际涛动的响应机制第72-125页
    4.1 柔鱼资源丰度应对PDO的响应第72-95页
        4.1.1 材料和方法第73-74页
            4.1.1.1 渔业生产数据第73页
            4.1.1.2 环境数据和气候指数第73-74页
            4.1.1.3 统计和动力学分析第74页
        4.1.2 结果第74-92页
            4.1.2.1 不同PDO冷暖期对应太平洋的温度异常变化第74-77页
            4.1.2.2 PDO与CPUE年间变化的关系第77-80页
            4.1.2.3 渔场和育肥场的环境因子与CPUE及PDO的统计分析第80-88页
            4.1.2.4 渔场生物物理因素对CPUE变化的影响第88-92页
            4.1.2.5 以PDO指数为自变量的资源丰度的预测模型第92页
        4.1.3 讨论与分析第92-94页
        4.1.4 小结第94-95页
    4.2 柔鱼渔场重心分布应对PDO的响应第95-107页
        4.2.1 材料与方法第96-98页
            4.2.1.1 渔业生产数据第96页
            4.2.1.2 环境数据和气候指数第96-97页
            4.2.1.3 渔场重心位置计算第97页
            4.2.1.4 GAM模型第97-98页
        4.2.2 结果第98-104页
            4.2.2.1 渔场经度和纬度重心分布第98-99页
            4.2.2.2 渔场重心与PDO指数的相关分析第99-100页
            4.2.2.3 渔场环境因子经度和纬度截面的时间序列分析第100-101页
            4.2.2.4 PDO和环境因子对渔场重心位置变化的影响第101-104页
            4.2.2.5 以PDO指数为自变量的渔场重心的预测模型第104页
        4.2.3 讨论与分析第104-106页
        4.2.4 小结第106-107页
    4.3 PDO影响柔鱼资源丰度的机制研究第107-125页
        4.3.1 材料和方法第107-110页
            4.3.1.1 渔业生产数据第107-108页
            4.3.1.2 环境数据和气候指数第108页
            4.3.1.3 柔鱼孵化和摄食条件第108-109页
            4.3.1.4 适宜环境范围和捕捞努力量的分布第109页
            4.3.1.5 栖息地热点第109-110页
        4.3.2 结果第110-120页
            4.3.2.1 PDO指数和环境条件的关系第110页
            4.3.2.2 不同PDO时期产卵场环境变化第110-113页
            4.3.2.3 不同PDO时期柔鱼对环境偏好的变化第113-115页
            4.3.2.4 不同PDO时期捕捞努力量的时空分布变化第115-117页
            4.3.2.5 不同PDO时期柔鱼热点海域时空分布变化第117-120页
        4.3.3 讨论与分析第120-124页
        4.3.4 小结第124-125页
第五章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条件下柔鱼适宜栖息地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差异比较第125-158页
    5.1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条件下柔鱼适宜栖息地比较研究第125-145页
        5.1.1 材料和方法第126-130页
            5.1.1.1 渔业生产数据第126页
            5.1.1.2 环境数据和气候指数第126页
            5.1.1.3 栖息地指数模型构建方法第126-128页
            5.1.1.4 模型的选择和验证第128页
            5.1.1.5 不同环境条件下柔鱼栖息地适宜性的估算第128-130页
        5.1.2 结果第130-139页
            5.1.2.1 捕捞努力量的频率分布第130-134页
            5.1.2.2 栖息地指数模型的比较、选择和验证第134-136页
            5.1.2.3 不同环境条件下柔鱼渔场栖息地指数对比分析第136-139页
        5.1.3 讨论与分析第139-143页
        5.1.4 小结第143-145页
    5.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条件下柔鱼栖息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动第145-158页
        5.2.1 材料与方法第146-148页
            5.2.1.1 渔业生产数据第146页
            5.2.1.2 环境数据和气候指数第146-147页
            5.2.1.3 分析方法第147-148页
        5.2.2 研究结果第148-155页
            5.2.2.1 柔鱼CPUE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第148-150页
            5.2.2.2 净初级生产力与CPUE的相关关系第150页
            5.2.2.3 捕捞努力量频率分布与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第150-152页
            5.2.2.4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条件下净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第152-155页
        5.2.3 讨论与分析第155-157页
        5.2.4 小结第157-15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58-163页
    6.1 主要结论第158-161页
    6.2 存在问题与讨论第161-162页
    6.3 主要创新点第162页
    6.4 下一步研究工作第162-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9页
博士期间科研情况第179-184页
致谢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角质颚的北太平洋柔鱼渔业生态学研究
下一篇:中华绒螯蟹肠道动力相关神经元的初步研究以及温度对肠道动力和胃肠排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