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缓速器与联合制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重型装备运输车制动稳定性与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于相平面的重型装备运输车联合制动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 第17-34页 |
2.1 车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 第17-19页 |
2.1.1 基本假设 | 第17页 |
2.1.2 车辆坐标系的选取 | 第17-19页 |
2.2 车轮模型 | 第19-23页 |
2.2.1 车轮转动模型 | 第19页 |
2.2.2 车轮滚动阻力偶矩 | 第19-20页 |
2.2.3 车轮侧偏角模型 | 第20页 |
2.2.4 车轮滑移率模型 | 第20-21页 |
2.2.5 轮胎模型 | 第21-23页 |
2.3 行车制动器模型 | 第23页 |
2.4 液力缓速器模型 | 第23-24页 |
2.5 重型装备运输车联合制动相平面研究 | 第24-33页 |
2.5.1 重型装备运输车联合制动相平面稳定性方法研究 | 第24页 |
2.5.2 能量相平面法分析 | 第24-26页 |
2.5.3 重型装备运输车联合制动能量变化特性 | 第26-29页 |
2.5.4 重型装备运输车联合制动能量相平面 | 第29-30页 |
2.5.5 重型装备运输车联合制动相平面分析 | 第30-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重型装备运输车联合制动系统稳定区域的研究 | 第34-57页 |
3.1 各参数对联合制动系统相平面的影响 | 第34-52页 |
3.1.1 制动初始车速对联合制动系统相平面的影响 | 第34-41页 |
3.1.2 路面附着系数对联合制动系统相平面影响 | 第41-47页 |
3.1.3 半挂车载荷对联合制动系统相平面影响 | 第47-52页 |
3.2 重型装备运输车联合制动系统各档位稳定区域的确定 | 第52-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基于Trucksim的重型装备运输车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57-65页 |
4.1 Trucksim软件介绍 | 第57-59页 |
4.1.1 Trucksim软件的特点及组成 | 第57-59页 |
4.2 重型装备运输车联合制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9-64页 |
4.2.1 重型装备运输车整车车体建模 | 第59-60页 |
4.2.2 转向系统建模 | 第60页 |
4.2.3 轮胎系统建模 | 第60-61页 |
4.2.4 悬架系统建模 | 第61-62页 |
4.2.5 制动系统建模 | 第62页 |
4.2.6 动力传动系统建模 | 第62-63页 |
4.2.7 空气动力学建模 | 第63-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重型装备运输车联合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65-82页 |
5.1 重型装备运输车制动失稳分析 | 第65-69页 |
5.1.1 牵引车前轴先抱死 | 第65-66页 |
5.1.2 牵引车后轴先抱死 | 第66-68页 |
5.1.3 半挂车轴先抱死 | 第68-69页 |
5.2 重型装备运输车联合制动系统各工况控制策略分析 | 第69-74页 |
5.2.1 重型装备运输车制动状态判定 | 第69-71页 |
5.2.2 常规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 第71-73页 |
5.2.3 恒速控制策略研究 | 第73-74页 |
5.3 重型装备运输车Trucksim-simulink联合仿真 | 第74-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