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相关研究文献的研究目标 | 第11-13页 |
1.2.2 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3 相关文献的研究结论 | 第14-15页 |
1.3 基本研究思路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方案的规划 | 第15-16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的相关理论阐述 | 第18-26页 |
2.1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8-20页 |
2.1.1 公共财政的本质 | 第18-19页 |
2.1.2 财政预算及控制 | 第19-20页 |
2.2 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相关学说 | 第20-23页 |
2.2.1 政府债务有害论 | 第20-22页 |
2.2.2 政府债务有益论 | 第22-23页 |
2.2.3 政府债务无影响论 | 第23页 |
2.3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3-26页 |
2.3.1 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 | 第23-25页 |
2.3.2 内部控制理论的建立 | 第25页 |
2.3.3 审计流程视角下的内部控制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类型和概念的界定 | 第26-34页 |
3.1 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 | 第26-29页 |
3.1.1 政府债务 | 第26-27页 |
3.1.2 直接显性债务 | 第27页 |
3.1.3 显性或有债务 | 第27-28页 |
3.1.4 直接隐性债务 | 第28页 |
3.1.5 或有隐性债务 | 第28-29页 |
3.2 地方政府债务积极和消极作用的分析 | 第29-31页 |
3.2.1 地方政府债务的积极效应 | 第29-30页 |
3.2.2 地方政府债务的消极效应 | 第30-31页 |
3.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概念的界定 | 第31-34页 |
第4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6页 |
4.1 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 第34-37页 |
4.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来源及用途 | 第34-35页 |
4.1.2 政府性债务规模及结构情况 | 第35-37页 |
4.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特点 | 第37-39页 |
4.2.1 债务底子不清且违约率高 | 第37-38页 |
4.2.2 隐性债务显性化风险较大 | 第38-39页 |
4.2.3 缺乏统一的债务管理制度 | 第39页 |
4.3 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的基本因素 | 第39-46页 |
4.3.1 规模风险 | 第40-42页 |
4.3.2 结构风险 | 第42-43页 |
4.3.3 道德风险 | 第43-44页 |
4.3.4 管理风险 | 第44-46页 |
第5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6-66页 |
5.1 指标体系构建的设计原则 | 第46-50页 |
5.1.1 评价方法选择及方法作用的分析 | 第46-49页 |
5.1.2 系统性原则 | 第49-50页 |
5.1.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主原则 | 第50页 |
5.1.4 公开性原则 | 第50页 |
5.1.5 量化原则 | 第50页 |
5.2 评价指标设计以及指标体系构建 | 第50-52页 |
5.2.1 评价目标 | 第50-51页 |
5.2.2 评价客体 | 第51页 |
5.2.3 评价主体 | 第51页 |
5.2.4 评价标准 | 第51-52页 |
5.2.5 评价指标 | 第52页 |
5.2.6 评价方法 | 第52页 |
5.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52-56页 |
5.3.1 规模风险的审计评价指标 | 第53-54页 |
5.3.2 结构风险的审计评价指标 | 第54页 |
5.3.3 道德风险的审计评价指标 | 第54-55页 |
5.3.4 管理风险审计评价指标 | 第55-56页 |
5.4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第56-66页 |
5.4.1 调研及数据整理 | 第56-57页 |
5.4.2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 第57-64页 |
5.4.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64页 |
5.4.4 计算结果 | 第64-66页 |
第6章 实施建议及研究结论 | 第66-68页 |
6.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建议 | 第66-67页 |
6.2 进一步研究应当注意的问题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一 | 第73-78页 |
附录二 | 第78-81页 |
附录三 | 第81-84页 |
附录四 | 第84-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