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染料废水的来源与特点 | 第10-11页 |
1.2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 第11-14页 |
1.2.1 物理化学法 | 第11-13页 |
1.2.2 生物法 | 第13-14页 |
1.2.3 生态净化法 | 第14页 |
1.3 沉水植物对水质的净化能力 | 第14-18页 |
1.3.1 净化重金属污染 | 第14-15页 |
1.3.2 净化营养盐污染 | 第15-16页 |
1.3.3 抑制藻类污染 | 第16-17页 |
1.3.4 净化有机物污染 | 第17-18页 |
1.3.5 对其他污染的净化 | 第18页 |
1.4 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 第18-22页 |
1.4.1 温度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8页 |
1.4.2 重金属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8-19页 |
1.4.3 营养盐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9页 |
1.4.4 盐度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9-20页 |
1.4.5 光因子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0-22页 |
1.5 人工光源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 | 第22-24页 |
1.5.1 应用于植物生长调节的人工光源 | 第22页 |
1.5.2 人工光源对陆生植物的调节作用 | 第22-23页 |
1.5.3 人工光源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3-24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实验设计 | 第25-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26-27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2.5 测定方法 | 第28-31页 |
2.5.1 水质指标测定 | 第28-29页 |
2.5.2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 | 第29页 |
2.5.3 粗酶提纯和酶的染料降解仪器分析 | 第29-31页 |
第3章 人工光源补光对沉水植物净化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 | 第31-48页 |
3.1 不同人工光源补光对典型沉水植物净化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 | 第31-38页 |
3.1.1 人工光源补光对金鱼藻净化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 | 第31-33页 |
3.1.2 人工光源补光对菹草净化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 | 第33-35页 |
3.1.3 人工光源补光对苦草净化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 | 第35-37页 |
3.1.4 不同人工光源补光条件下典型沉水植物的净化效果对比 | 第37-38页 |
3.2 光强对金鱼藻净化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 日补光时间对金鱼藻净化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 人工光源辅助沉水植物处理染料废水的工程应用 | 第42-46页 |
3.4.1 工程概况介绍 | 第42页 |
3.4.2 光源辅助沉水植物系统 | 第42-43页 |
3.4.3 处理效果分析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人工光源补光对沉水植物生理的影响 | 第48-61页 |
4.1 不同人工光源补光对金鱼藻生理的影响 | 第48-52页 |
4.1.1 不同人工光源补光对金鱼藻SOD酶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2 不同人工光源补光对金鱼藻CAT酶的影响 | 第49-50页 |
4.1.3 不同人工光源补光对金鱼藻POD酶的影响 | 第50页 |
4.1.4 不同人工光源补光对金鱼藻MDA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1.5 不同人工光源补光对金鱼藻叶绿素的影响 | 第51页 |
4.1.6 不同人工光源补光对金鱼藻生物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 不同光强补光对金鱼藻生理的影响 | 第52-56页 |
4.2.1 不同光强补光对金鱼藻SOD酶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2 不同光强补光对金鱼藻CAT酶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3 不同光强补光对金鱼藻POD酶的影响 | 第54页 |
4.2.4 不同光强补光对金鱼藻MDA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5 不同光强补光对金鱼藻叶绿素的影响 | 第55页 |
4.2.6 不同光强补光对金鱼藻生物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 日补光时间对金鱼藻生理的影响 | 第56-60页 |
4.3.1 日补光时间对金鱼藻SOD酶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2 日补光时间对金鱼藻CAT酶的影响 | 第57页 |
4.3.3 日补光时间对金鱼藻POD酶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4 日补光时间对金鱼藻MDA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5 日补光时间对金鱼藻叶绿素的影响 | 第59页 |
4.3.6 日补光时间对金鱼藻生物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酶对染料的降解机理初探 | 第61-68页 |
5.1 过氧化物酶体稳定性研究 | 第61-63页 |
5.1.1 酶体的热稳定性 | 第61-62页 |
5.1.2 酶体的pH稳定性 | 第62-63页 |
5.1.3 酶体的耐藏性 | 第63页 |
5.2 过氧化物酶体对染料的降解 | 第63-67页 |
5.2.1 染料废水色度去除 | 第63-64页 |
5.2.2 三维荧光分析 | 第64页 |
5.2.3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64-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6.2 研究特点和创新性 | 第69页 |
6.3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