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城投债信用风险评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14页
        1.2.1 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第12-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页
        1.2.3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17页
    2.1 国外学者对市政债券的研究第14页
    2.2 国内学者对城投债相关领域的研究第14-17页
第三章 西方发达国家市政债券的介绍以及和城投债的比较第17-23页
    3.1 美国市政债券第17-20页
        3.1.1 美国市政债券概述第17-19页
        3.1.2 美国市政债券的风险控制第19-20页
    3.2 市政债券和城投债的比较第20-23页
第四章 中国城投债产生的原因,背景和发展第23-40页
    4.1 中国城投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第23-25页
    4.2 中国城投债的发展及现状第25-31页
    4.3 我国城投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第31-40页
        4.3.1 城投债信用风险逐渐增大第31-35页
        4.3.2 城投债增信手段单一且缺乏效力第35-38页
        4.3.3 城投债募集资金利用存在问题第38页
        4.3.4 城投债申报材料存在美化成份第38-40页
第五章 城投债的信用风险计量第40-46页
    5.1 常用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的介绍第40-41页
        5.1.1 传统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第40页
        5.1.2 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第40-41页
    5.2 常用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的比较第41-42页
    5.3 基于KMV修正模型对城投债进行信用风险测度第42-46页
        5.3.1 模型的基本思想第43页
        5.3.2 模型中重要参数的变换第43-44页
        5.3.3 模型的构建第44-46页
第六章 实证研究-以地级市发行的城投债为例第46-53页
    6.1 实证研究说明第46-47页
        6.1.1 实证研究方法第46页
        6.1.2 样本选择第46页
        6.1.3 变量定义第46-47页
        6.1.4 数据来源第47页
    6.2 实证研究结果第47-51页
        6.2.1 绝对利差模型第47-49页
        6.2.2 相对利差模型第49-51页
    6.3 实证结果分析第51-53页
第七章 政策建议及研究总结第53-57页
    7.1 政策建议第53-55页
        7.1.1 运用多样化的增信手段第53页
        7.1.2 提高城债信息披露水准第53-54页
        7.1.3 完善债券评级制度第54-55页
        7.1.4 严格限制地方财政预算软约束第55页
    7.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55-56页
    7.3 研究总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全文注释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业实施增值税制度研究
下一篇: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上海小区房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