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多元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概述 | 第18-26页 |
2.1 多元文化 | 第18-20页 |
2.1.1 多元文化的内涵界定 | 第18-19页 |
2.1.2 多元文化的特点明晰 | 第19-20页 |
2.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 第20-22页 |
2.2.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 第20-21页 |
2.2.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 第21-22页 |
2.3 多元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联 | 第22-26页 |
2.3.1 多元文化蕴含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 | 第22-23页 |
2.3.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彰显了多元文化属性 | 第23-24页 |
2.3.3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与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6-44页 |
3.1 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分布 | 第26-29页 |
3.1.1 调查对象及问题设计 | 第26-27页 |
3.1.2 问卷基本情况及样本分布 | 第27-29页 |
3.2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 | 第29-37页 |
3.2.1 教育内容相对滞后且空泛化 | 第30-31页 |
3.2.2 教育方法呈现保守刻板化 | 第31-34页 |
3.2.3 教育主体显露不合理化 | 第34-36页 |
3.2.4 教育客体显现个人本位化 | 第36-37页 |
3.3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的成因 | 第37-44页 |
3.3.1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带来冲击 | 第38页 |
3.3.2 学校环境多元动态提出挑战 | 第38-39页 |
3.3.3 家庭教育世俗化造成偏差 | 第39-41页 |
3.3.4 学生自身局限性引起弊端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 第44-62页 |
4.1 把握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则 | 第44-47页 |
4.1.1 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原则 | 第44-45页 |
4.1.2 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统一原则 | 第45-46页 |
4.1.3 时代性与阶级性相统一原则 | 第46页 |
4.1.4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原则 | 第46-47页 |
4.2 丰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 第47-51页 |
4.2.1 融入“中国梦”教育内容 | 第48页 |
4.2.2 引入“扣子论”教育内容 | 第48-50页 |
4.2.3 注入革命理想教育内容 | 第50-51页 |
4.2.4 汇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 第51页 |
4.3 优化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 第51-56页 |
4.3.1 促进教育载体新发展 | 第51-52页 |
4.3.2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 第52-53页 |
4.3.3 确保三贴近与渗透相契合 | 第53-54页 |
4.3.4 保障传承与吸收共促进 | 第54-56页 |
4.4 创建多元文化背景下“四位一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 | 第56-62页 |
4.4.1 优化社会教育环境 | 第56-57页 |
4.4.2 坚守学校教育主阵地 | 第57-59页 |
4.4.3 重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 第59-60页 |
4.4.4 强化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72页 |
附录B: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