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MW并网光伏电站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光伏产业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分布式光伏发电现状 | 第12页 |
1.3 光伏发电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光伏电池技术 | 第12-13页 |
1.3.2 储能电池技术 | 第13页 |
1.3.3 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研究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太阳能资源分析与装机容量估算 | 第15-25页 |
2.1 地理气候概况 | 第15-16页 |
2.1.1 地理特征 | 第15页 |
2.1.2 气候特征 | 第15-16页 |
2.2 太阳能资源 | 第16-18页 |
2.2.1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及区划标准 | 第16-17页 |
2.2.2 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 第17-18页 |
2.3 太阳能辐射量计算 | 第18-19页 |
2.4 阵列倾角计算 | 第19-20页 |
2.5 装机容量计算 | 第20-24页 |
2.5.1 组件有效安装面积 | 第20-23页 |
2.5.2 装机容量估算 | 第23-24页 |
2.6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直流电气系统设计 | 第25-41页 |
3.1 直流传输方案设计 | 第25页 |
3.2 组件选择 | 第25-27页 |
3.2.1 太阳电池分类及比较 | 第25-26页 |
3.2.2 光伏电池组件参数 | 第26-27页 |
3.3 逆变器选型设计 | 第27-30页 |
3.4 方阵设计 | 第30-35页 |
3.4.1 固定式方阵南北向间距的计算 | 第30-31页 |
3.4.2 固定式方阵东西向间距的计算 | 第31-33页 |
3.4.3 组件串并联计算 | 第33-35页 |
3.5 直流传输设备选型 | 第35-39页 |
3.5.1 汇流箱设计 | 第35-37页 |
3.5.2 直流配电柜设计 | 第37-38页 |
3.5.3 线缆选型 | 第38-39页 |
3.6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交流电气系统设计 | 第41-53页 |
4.1 并网接入方案选择 | 第41-42页 |
4.2 短路电流计算 | 第42-46页 |
4.2.1 短路电流计算概述 | 第42-43页 |
4.2.2 短路电流计算条件 | 第43页 |
4.2.3 光伏电站短路特性 | 第43-44页 |
4.2.4 电路元件参数计算 | 第44-46页 |
4.3 一次电气设备选型 | 第46-50页 |
4.3.1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要求 | 第46-47页 |
4.3.2 低压开关柜 | 第47-48页 |
4.3.3 变压器 | 第48页 |
4.3.4 高压开关柜 | 第48-50页 |
4.4 二次电气系统 | 第50-52页 |
4.4.1 继电保护 | 第51页 |
4.4.2 监控系统 | 第51页 |
4.4.3 直流、UPS系统 | 第51页 |
4.4.4 通信系统 | 第51页 |
4.4.5 电量计费、调度网接入系统、无功补偿 | 第51-52页 |
4.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消防设计 | 第53-57页 |
5.1 工程消防总体设计 | 第53页 |
5.1.1 设计依据 | 第53页 |
5.1.2 设计原则 | 第53页 |
5.1.3 消防总体设计方案 | 第53页 |
5.2 工程消防设计 | 第53-54页 |
5.2.1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 | 第53页 |
5.2.2 主要消防设计 | 第53-54页 |
5.3 施工消防 | 第54-55页 |
5.4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 第57-67页 |
6.1 能量效益分析 | 第57-58页 |
6.1.1 损耗模拟 | 第57-58页 |
6.2 发电量模拟 | 第58-60页 |
6.3 节能模拟 | 第60-61页 |
6.3.1 能量偿还 | 第60-61页 |
6.3.2 节能减排 | 第61页 |
6.4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1-66页 |
6.4.1 设备及材料清单 | 第61-62页 |
6.4.2 投资概算 | 第62-65页 |
6.4.3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5-66页 |
6.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7.1 结论 | 第67页 |
7.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附录A:一期氧化池光伏组件布置图 | 第73-74页 |
附录B:二期氧化池光伏组件布置图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