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废水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水污染及处理现状 | 第8页 |
1.2 高级氧化技术 | 第8-15页 |
1.2.1 高级氧化技术的特点 | 第9-10页 |
1.2.2 高级氧化技术的种类 | 第10-15页 |
1.3 放电等离子体技术 | 第15-16页 |
1.4 本课题的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 | 第18-33页 |
2.1 等离子体概述 | 第18-19页 |
2.2 等离子体的分类 | 第19页 |
2.3 放电低温等离子体 | 第19-22页 |
2.3.1 低温等离子体的优势 | 第19-20页 |
2.3.2 气体放电机理 | 第20页 |
2.3.3 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形式 | 第20-22页 |
2.4 介质阻挡放电形式 | 第22-26页 |
2.4.1 介质阻挡放电结构 | 第22-23页 |
2.4.2 介质阻挡放电的主要参数 | 第23-24页 |
2.4.3 介质阻挡放电的物理过程及机理 | 第24-26页 |
2.5 采用脉冲电源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2.5.1 脉冲电源的基本原理 | 第26页 |
2.5.2 采用脉冲电源的优势 | 第26-27页 |
2.6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的理论依据 | 第27-30页 |
2.6.1 液体中放电基本机理 | 第27-28页 |
2.6.2 水中反应过程机理概述 | 第28-30页 |
2.7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的反应器分类 | 第30-31页 |
2.8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实验装置和研究方法 | 第33-51页 |
3.1 高压脉冲电源 | 第33-40页 |
3.1.1 电路原理 | 第33-35页 |
3.1.2 电源参数及其影响 | 第35-36页 |
3.1.3 放电过程分析 | 第36-37页 |
3.1.4 放电能耗计算 | 第37-39页 |
3.1.5 电源实物图 | 第39-40页 |
3.2 水处理反应器 | 第40-44页 |
3.2.1 气-液两相混合反应器(反应器A) | 第40-42页 |
3.2.2 液相作为接地极反应器(反应器B) | 第42-44页 |
3.3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44-46页 |
3.3.1 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3.3.2 目标反应物 | 第45-46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46-51页 |
3.4.1 局部参数配置与分析 | 第46-49页 |
3.4.2 整体实验流程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废水的实验研究 | 第51-66页 |
4.1 反应器A处理垃圾渗滤液实验 | 第51-57页 |
4.1.1 放电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4.1.2 通入氧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4.1.3 初始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4.1.4 放电结合芬顿反应的处理效果 | 第55-57页 |
4.1.5 放电等离子体的脱色效果 | 第57页 |
4.2 反应器B处理罗丹明B溶液实验 | 第57-66页 |
4.2.1 脉冲电压峰值的影响 | 第57-59页 |
4.2.2 脉冲放电频率的影响 | 第59-61页 |
4.2.3 溶液酸碱性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4 溶液电导率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2-63页 |
4.2.5 紫外光的协同作用 | 第63-64页 |
4.2.6 放电等离子体的脱色效果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第66-71页 |
5.1 反应器的优缺点分析 | 第66-67页 |
5.2 通入氧气的作用 | 第67页 |
5.3 垃圾渗滤液中氯离子含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5.4 有机物降解机理分析 | 第68-71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1-74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前景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