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萜品醇酯类衍生物经皮促透评价及其刺激性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0-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1章 萜品醇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促透活性的筛选第13-36页
    1.1 萜品醇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确认第13-17页
        1.1.1 药品与试剂第13-14页
        1.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14-15页
        1.1.3 萜品醇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确认第15页
        1.1.4 合成产物结构确认第15-17页
    1.2 萜品醇酯类衍生物促透作用的筛选第17-20页
        1.2.1 模型药物的理化性质第17页
        1.2.2 模型药物体外色谱条件第17-18页
        1.2.3 供给液的制备第18页
        1.2.4 离体兔皮的制备第18页
        1.2.5 体外经皮促透实验第18-19页
        1.2.6 压敏胶贴剂的处方选择第19-20页
        1.2.7 数据处理第20页
    1.3 促透活性筛选结果第20-34页
        1.3.1 萜品醇衍生物最佳促透浓度筛选第20-22页
        1.3.2 萜品醇酯类衍生物对模型药物的体外促透作用评价第22-27页
        1.3.3 混合PE对模型药物的体外促透作用第27-28页
        1.3.4 压敏胶基质对药物渗透性筛选第28-29页
        1.3.5 贴剂中促进剂最佳促透浓度的筛选第29-31页
        1.3.6 贴剂中促进剂对药物透过性评价第31-34页
    1.4 讨论第34页
    1.5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6页
第2章 萜品醇十四酯的皮肤刺激性评价第36-40页
    2.1 皮肤刺激性实验第36-37页
        2.1.1 实验动物第36页
        2.1.2 受试区皮肤处理方法第36页
        2.1.3 单次皮肤刺激性实验方法第36页
        2.1.4 多次皮肤刺激性实验方法第36-37页
    2.2 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第37-38页
        2.2.1 单次皮肤刺激试验结果第37-38页
        2.2.2 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结果第38页
    2.3 讨论第38-39页
    2.4 结论第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第3章 综述 经皮给药系统相关的研究进展第40-53页
    3.1 经皮给药系统的进展第40页
    3.2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方法研究进展第40-42页
        3.2.1 化学法第41页
        3.2.2 物理法第41-42页
        3.2.3 生物法第42页
        3.2.4 药剂学方法第42页
    3.3 促进剂的研究进展第42-45页
        3.3.1 传统促进剂第42-43页
        3.3.2 新型促进剂第43-44页
        3.3.3 混合促进剂的研究进展第44页
        3.3.4 可生物降解促进剂的研究第44-45页
    3.4 萜类促透作用的研究进展第45-47页
        3.4.1 萜类促透作用机理第46页
        3.4.2 萜类衍生物的促透作用研究第46-47页
        3.4.3 萜品醇的应用前景第47页
    3.5 经皮制剂剂型的研究第47-48页
    3.6 促进剂安全性的研究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结论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导师简介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5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企业资产重组价值创造力指标的研究--以上汽集团为例
下一篇:ST联华资产重组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