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简介 | 第9-10页 |
1.2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LDPC码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信道模型 | 第15-25页 |
2.1 信道模型的目的 | 第15页 |
2.2 几种常见的信道模型 | 第15-16页 |
2.3 大气湍流信道 | 第16-24页 |
2.3.1 大气湍流信道 | 第16-18页 |
2.3.2 大气湍流对光束的影响 | 第18-21页 |
2.3.3 大气湍流的统计特性 | 第21-23页 |
2.3.4 光强闪烁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24-25页 |
第3章 信道编码理论基础 | 第25-37页 |
3.1 线性分组码 | 第25-28页 |
3.1.1 生成矩阵 | 第26-27页 |
3.1.2 校验矩阵 | 第27-28页 |
3.2 LDPC码的定义和结构 | 第28-33页 |
3.2.1 LDPC码的定义 | 第28-29页 |
3.2.2 LDPC码的Tanner图表示 | 第29-31页 |
3.2.3 正则与非正则的LDPC码 | 第31-32页 |
3.2.4 二元域和多元域的LDPC码 | 第32-33页 |
3.3 校验矩阵的构造 | 第33-35页 |
3.3.1 Gallager的构造方法 | 第33-34页 |
3.3.2 Mackay的构造方法 | 第34页 |
3.3.3 超轻(Ultra-Light)构造方法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LDPC码低复杂度译码算法 | 第37-49页 |
4.1 BP算法 | 第37-41页 |
4.1.1 概率域BP算法 | 第37-39页 |
4.1.2 对数域BP算法 | 第39-41页 |
4.2 最小和算法 | 第41-43页 |
4.3 迭代后验概率算法 | 第43页 |
4.4 归一化最小和算法 | 第43-44页 |
4.5 改进算法 | 第44-45页 |
4.6 各译码算法比较及分析 | 第45-4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Gamma-Gamma信道下译码算法的仿真及分析 | 第49-59页 |
5.1 系统模型和Gamma-Gamma信道 | 第49-51页 |
5.1.1 系统模型 | 第49页 |
5.1.2 Gamma-Gamma信道模型 | 第49-51页 |
5.2 Gamma-Gamma信道译码的初始化 | 第51-52页 |
5.3 Gamma-Gamma信道下各译码算法比较 | 第52-55页 |
5.4 设计参数对LDPC码的影响 | 第55-57页 |
5.4.1 迭代次数的选取 | 第55-56页 |
5.4.2 码长的影响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57-5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总结 | 第59页 |
6.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