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的问题、思路、方法与意义 | 第8-11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9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9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概述 | 第11-20页 |
一、元认知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一) 元认知及其结构 | 第11-12页 |
(二) 元认知的作用 | 第12-13页 |
二、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的相关研究 | 第13-18页 |
(一) 数学问题解决的元认知 | 第13-15页 |
(二) 元认知对数学问题解决的作用机制 | 第15页 |
(三) 元认知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 第15-16页 |
(四)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元认知水平 | 第16-17页 |
(五) 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的训练 | 第17-18页 |
三、对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的研究述评 | 第18-20页 |
(一) 对研究内容的述评 | 第18页 |
(二) 对研究方法的述评 | 第18-20页 |
第3章 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训练构想 | 第20-25页 |
一、波利亚解题元认知思想 | 第20-22页 |
(一) 波利亚解题思想中的元认知知识 | 第20页 |
(二) 波利亚解题思想中的元认知体验 | 第20-21页 |
(三) 波利亚解题思想中的元认知监控 | 第21-22页 |
二、“波利亚解题元认知训练单”的建构 | 第22-23页 |
三、“波利亚解题元认知训练单”的使用策略 | 第23-25页 |
(一) 介绍性策略 | 第23页 |
(二) 示范性策略 | 第23页 |
(三) 实践性策略 | 第23-24页 |
(四) 个性化策略 | 第24页 |
(五) 习惯性策略 | 第24-25页 |
第4章 初三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训练的实验研究 | 第25-37页 |
一、实验目的和方法 | 第25-27页 |
(一) 实验目的 | 第25页 |
(二)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三) 被试概况 | 第26页 |
(四) 实验变量 | 第26页 |
(五) 实验模式 | 第26-27页 |
(六) 实验假设 | 第27页 |
二、实验过程 | 第27页 |
(一) 实验的准备 | 第27页 |
(二)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27页 |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一) 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与数学问题解决相关性的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二) 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水平的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三) 数学问题解决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四、讨论 | 第33-36页 |
(一) 关于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与数学问题解决相关性的讨论 | 第33页 |
(二) 关于实验班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差异性的讨论 | 第33-35页 |
(三) 关于实验班与对比班数学问题解决差异性的讨论 | 第35-36页 |
五、结论 | 第36-37页 |
第5章 研究反思与思考 | 第37-39页 |
一、理论反思 | 第37页 |
二、实验反思 | 第37页 |
三、推广的思考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 第42-54页 |
附录1:波利亚“怎样解题表” | 第42-43页 |
附录2: 波利亚解题元认知训练单 | 第43-44页 |
附录3:“数学问题解决”前测 | 第44-45页 |
附录4:“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情况问卷 | 第45-47页 |
附录5:“数学问题解决”后测 | 第47-48页 |
附录6:实验班与对比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对比 | 第48-51页 |
附录7:实验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中“自我提示性提问”个案 | 第51-53页 |
附录8:访谈提纲 | 第53-54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