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涂料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水性聚碳酸酯改性硅溶胶复合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前言第11-12页
    1.2 硅溶胶的应用第12页
    1.3 硅溶胶的改性第12-14页
        1.3.1 物理改性法第13-14页
        1.3.2 化学改性法第14页
    1.4 有机改性无机涂料的制备方法第14-16页
    1.5 改性硅溶胶基水性无机涂料第16-17页
    1.6 硅溶胶基水性无机涂料的组成第17-18页
    1.7 聚碳酸酯概述第18-20页
        1.7.1 PC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应用第18-19页
        1.7.2 PC/SiO_2共混改性第19-20页
    1.8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第20-21页
        1.8.1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20页
        1.8.2 论文研究的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水性聚碳酸酯改性硅溶胶的制备与测试方法第21-32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1-23页
        2.1.1 试剂与原料第21页
        2.1.2 设备与仪器第21-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2.1 改性硅溶胶复合乳液的制备第23页
        2.2.2 基材表面预处理第23-24页
        2.2.3 改性硅溶胶复合乳液体系正交试验设计第24-25页
    2.3 性能测试及表征方法第25-32页
        2.3.1 性能测试方法第25-26页
        2.3.2 涂层性能测试第26-30页
        2.3.3 表征方法第30-32页
第3章 水性聚碳酸酯改性硅溶胶的制备与研究第32-54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改性硅溶胶配方的确定第32-42页
        3.2.1 涂层硬度的正交试验及分析第32-35页
        3.2.2 涂层附着力的正交试验及分析第35-38页
        3.2.3 涂层光泽度的正交试验及分析第38-41页
        3.2.4 优化配方验证分析第41-42页
    3.3 改性硅溶胶粒径和稳定性的研究与表征分析第42-49页
        3.3.1 硅烷偶联剂不同添加量的影响研究第42-44页
        3.3.2 不同pH值的影响研究第44-45页
        3.3.3 水性聚碳酸酯的添加量的影响研究第45-46页
        3.3.4 改性前后纳米硅溶胶乳液的粒径及其粒径分布第46-47页
        3.3.5 改性前后纳米硅溶胶乳液涂层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7-48页
        3.3.6 改性前后纳米硅溶胶乳液涂层的TG分析第48-49页
    3.4 硅溶胶与聚碳酸酯的质量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第49-53页
        3.4.1 对涂层耐水性的影响第49-50页
        3.4.2 对涂层硬度及附着力的影响第50-51页
        3.4.3 对涂层耐划伤性的影响第51-52页
        3.4.4 对涂层耐磨性的影响第52-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改性硅溶胶复合涂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研究第54-79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试剂与原料第54-55页
    4.3 设备与仪器第55-57页
    4.4 试验方法与步骤第57-62页
        4.4.1 涂料配制的工艺流程方法第57-59页
        4.4.2 涂料配方设计试验第59-62页
    4.5 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第62-63页
        4.5.1 涂料性能测试第62页
        4.5.2 涂层性能测试第62-63页
    4.6 分析与讨论第63-76页
        4.6.1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63-71页
        4.6.2 优化配方验证分析第71-72页
        4.6.3 pH调节剂的选择第72页
        4.6.4 分散剂的选择第72-73页
        4.6.5 有机硅助剂的选择第73-74页
        4.6.6 消泡剂的选择第74-76页
    4.7 水性改性硅溶胶复合涂料的性能第76-77页
    4.8 改性硅溶胶复合涂料的SEM形貌对比分析第77页
    4.9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探地雷达技术进行青藏公路与高原冻土相互影响研究
下一篇:煤矿采空区复垦土地探地雷达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