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同步电机论文

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弱磁控制策略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永磁同步电机简介第10-13页
        1.2.1 永磁同步电机发展概况第10-11页
        1.2.2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和特点第11-13页
    1.3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理论的发展第13-15页
    1.4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研究现状第15-16页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与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方法第18-34页
    2.1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理论第18-21页
        2.1.1 坐标变换第18-19页
        2.1.2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第19-21页
    2.2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第21-28页
        2.2.1 id=0 控制第21-22页
        2.2.2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第22-24页
        2.2.3 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第24-25页
        2.2.4 弱磁控制第25-26页
        2.2.5 最大输出功率控制第26-27页
        2.2.6 最大转矩电压比控制第27-28页
    2.3 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技术(SVPWM)第28-33页
        2.3.1 电压空间矢量基本原理第28-29页
        2.3.2 SVPWM的控制算法第29-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弱磁控制策略的研究第34-53页
    3.1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分析第34-38页
        3.1.1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基本电磁关系第34-35页
        3.1.2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分析第35-38页
    3.2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的两种控制方案第38-45页
        3.2.1 基于id负向电流补偿的弱磁控制第38-39页
        3.2.2 基于最大转矩电压比的深度弱磁控制第39-45页
    3.3 基于模糊推理的平滑过渡策略第45-51页
        3.3.1 基于模糊推理的平滑过渡策略第45-48页
        3.3.2 区域过渡的推理过程第48-51页
    3.4 基于负载测试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在线辨识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基于MTLAB/SIMULINK的仿真研究第53-63页
    4.1 基于MTLAB/SIMULINK的仿真建模第53-58页
        4.1.1 MTLAB/SIMULINK仿真环境第53页
        4.1.2 基于MTLAB/SIMULINK仿真建模第53-58页
    4.2 基于MTLAB/SIMULINK的仿真分析第58-62页
        4.2.1 id负向电流补偿弱磁方案的仿真结果第59-60页
        4.2.2 MTPV弱磁方案的仿真结果第60-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基于dSPACE的半实物仿真实验研究及试验第63-71页
    5.1 dSPACE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第63-66页
        5.1.1 硬件平台第63-65页
        5.1.2 软件平台第65-66页
    5.2 实验结果及试验第66-69页
        5.2.1 实验结果第66-67页
        5.2.2 试验第67-69页
    5.3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71-72页
    6.1 结论第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学生社团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FLI1环状RNA在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