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8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2-2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21-22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22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3页 |
五、研究的重难点 | 第23-24页 |
六、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28-32页 |
一、研究问题和思路 | 第28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28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8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8-29页 |
三、研究假设 | 第29页 |
四、研究工具 | 第29页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9页 |
(二)调查问卷的信度 | 第29页 |
五、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9-31页 |
(一)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二)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社团及其社会化的现状调查 | 第32-52页 |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 | 第32-37页 |
(一)参与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 | 第32-33页 |
(二)参与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 | 第33-34页 |
(三)参与高校学生社团的动因 | 第34-35页 |
(四)参与高校学生社团的参与度 | 第35-36页 |
(五)参与高校学生社团的收获 | 第36-37页 |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化情况的现状分析 | 第37-52页 |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 第38-41页 |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 | 第41-44页 |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角色社会化 | 第44-47页 |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知识技能社会化 | 第47-52页 |
第三章 高校学生社团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 第52-82页 |
一、参与高校学生社团对其社会化的影响 | 第52-73页 |
(一)参与高校学生社团与否对其社会化的影响 | 第52-57页 |
(二)不同高校学生社团类型对其社会化的影响 | 第57-64页 |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参与数量及深度对其社会化的影响 | 第64-73页 |
二、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影响的体现及影响机制分析 | 第73-82页 |
(一)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影响的体现 | 第73-76页 |
(二)高校学生社团产生社会化影响的机制分析 | 第76-82页 |
第四章 高校学生社团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化的不足及建议 | 第82-90页 |
一、高校学生社团产生社会化影响的不足 | 第82-85页 |
(一)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欠佳,影响学生社团社会化功能的发挥 | 第82-83页 |
(二)高校学生社团中的互动不足,阻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化推进 | 第83-84页 |
(三)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存在问题,不利于积极的社会化效果产生 | 第84-85页 |
二、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功能的建议 | 第85-90页 |
(一)强化学生社团组织发展建设,保障发挥持续有效的社会化功能 | 第85-86页 |
(二)营造开放多元的交流互动环境,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 第86-87页 |
(三)提升学生社团活动品质,确保产生积极健康的社会化效果 | 第87-9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附录 | 第96-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作者简介 | 第103-104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