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矸石炉内数值模拟与燃烧优化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煤矸石的分类、性质及利用现状 | 第13-15页 |
| ·煤矸石的性质 | 第13页 |
| ·煤矸石的分类 | 第13-14页 |
| ·煤矸石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特点 | 第15-20页 |
| ·国外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 ·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 ·循环流化床锅炉混烧技术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HG-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介绍 | 第23-39页 |
|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 | 第23页 |
| ·锅炉基本尺寸和煤种参数 | 第23-25页 |
| ·锅炉的整体结构布置 | 第25-27页 |
| ·锅炉的主要系统介绍 | 第27-38页 |
| ·省煤器系统及水冷壁系统 | 第27-28页 |
| ·过热器系统 | 第28-29页 |
| ·再热器系统 | 第29页 |
| ·燃烧器系统 | 第29-30页 |
| ·启动燃烧器 | 第30-33页 |
| ·燃煤破碎与給煤系统 | 第33页 |
| ·烟风系统 | 第33-36页 |
| ·石灰石系统 | 第36页 |
| ·冷渣器 | 第36-37页 |
| ·除灰系统 | 第37页 |
| ·飞灰再循环系统 | 第37-38页 |
| ·其他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燃烧过程模型探讨 | 第39-52页 |
| ·气固多相流的数值模拟方法概述 | 第39-44页 |
| ·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 | 第39-40页 |
| ·欧拉-欧拉模型在气固流动中的应用概况 | 第40页 |
|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的基本方程 | 第40-42页 |
| ·构建封闭方程组 | 第42-44页 |
| ·气相湍流流动模型 | 第44-45页 |
| ·焦炭燃烧模型 | 第45-46页 |
| ·气相燃烧模型 | 第46-47页 |
| ·辐射模型 | 第47-48页 |
| ·离散相与连续相间的耦合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循环流化床内掺烧煤矸石数值模拟 | 第52-62页 |
| ·模型网格划分及模拟工况 | 第52-54页 |
|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 ·模拟工况 | 第53-54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4-61页 |
| ·掺烧煤矸石后空隙率分布 | 第54-55页 |
| ·速度场分析 | 第55-57页 |
| ·温度场分析 | 第57-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流化床内燃烧的热力特性优化 | 第62-75页 |
| ·热效率计算方法 | 第62-64页 |
| ·脱硫计算模型 | 第64-67页 |
| ·模型假设 | 第65页 |
| ·石灰石的煅烧模型 | 第65-66页 |
| ·脱硫模型 | 第66-67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7-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 | 第75-77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 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