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起重机臂架结构有限元分析及缺陷参数对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汽车起重机臂架结构方案计算 | 第17-37页 |
2.1 汽车起重机臂架结构简介 | 第17页 |
2.2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17-18页 |
2.3 方案计算简介 | 第18-19页 |
2.4 XCT12L4方案计算模型简化说明 | 第19-26页 |
2.4.1 主臂简化 | 第19-22页 |
2.4.2 副臂简化 | 第22-23页 |
2.4.3 相邻主臂搭接处处理 | 第23页 |
2.4.4 平面铰处理 | 第23-24页 |
2.4.5 变幅系统、伸缩系统简化 | 第24-25页 |
2.4.6 各部件质量简化 | 第25-26页 |
2.5 模型组装与约束 | 第26-27页 |
2.6 载荷 | 第27-28页 |
2.7 工况 | 第28-29页 |
2.8 模型校验 | 第29-30页 |
2.9 强度、刚度控制说明 | 第30-33页 |
2.9.1 强度控制说明 | 第30-32页 |
2.9.2 刚度控制说明 | 第32-33页 |
2.10 计算程序 | 第33-35页 |
2.11 主臂性能结果 | 第35-36页 |
2.12 主臂加副臂性能结果 | 第36页 |
2.1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臂架详细计算与现场测试验证 | 第37-57页 |
3.1 有限元详细模型简化 | 第37-41页 |
3.1.1 臂架有限元模型简化 | 第38页 |
3.1.2 臂头与臂尾模拟 | 第38-39页 |
3.1.3 滑块搭接模拟 | 第39-41页 |
3.2 铰接模拟 | 第41-42页 |
3.3 模型组装与约束 | 第42页 |
3.4 载荷、工况 | 第42-43页 |
3.5 计算结果 | 第43-45页 |
3.5.1 工况1计算结果 | 第43-44页 |
3.5.2 工况2计算结果 | 第44-45页 |
3.5.3 工况3计算结果 | 第45页 |
3.6 测试原理 | 第45-47页 |
3.7 测试所用数据采集系统 | 第47-48页 |
3.8 测点分布说明 | 第48页 |
3.9 测试与计算结果整理及分析 | 第48-55页 |
3.9.1 工况1测试与计算结果整理及分析 | 第48-51页 |
3.9.2 工况2测试与计算结果整理及分析 | 第51-53页 |
3.9.3 工况3测试与计算结果整理及分析 | 第53-55页 |
3.9.4 3 种工况综合结论 | 第55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缺陷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及监测 | 第57-73页 |
4.1 臂架缺陷参数分类 | 第57-58页 |
4.2 工况 | 第58-59页 |
4.3 风载荷对性能的影响 | 第59-61页 |
4.4 侧拉角对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4.5 滑块磨损对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4.6 主臂旁弯角对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4.7 结构健康监测及预警系统软件的开发 | 第66-71页 |
4.7.1 传感器的选择 | 第67-68页 |
4.7.2 数据库关系 | 第68-69页 |
4.7.3 软件系统平台搭建 | 第69-70页 |
4.7.4 实车测试验证传感器及系统可靠性 | 第70-7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