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bVIEW的心脏辅助监控系统的设计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心脏辅助器的技术概念 | 第11-12页 |
1.2.1 心脏辅助器的工艺流程 | 第11页 |
1.2.2 心脏辅助器的发展 | 第11-12页 |
1.3 心脏辅助器监控系统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心脏辅助监控系统模型 | 第15-22页 |
2.1 前言 | 第15页 |
2.2 心脏辅助器概述 | 第15-17页 |
2.2.1 心脏辅助器简介 | 第15页 |
2.2.2 心脏辅助器的组成和运行 | 第15-17页 |
2.3 心脏辅助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 第17-20页 |
2.3.1 监控系统的总体构成 | 第17-18页 |
2.3.2 监控系统的程序框架 | 第18-19页 |
2.3.3 心脏辅助器监控系统的意义 | 第19-20页 |
2.4 基于虚拟仪器的监控系统 | 第20-21页 |
2.4.1 虚拟仪器的概念 | 第20页 |
2.4.2 虚拟仪器的特点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硬件系统电路设计 | 第22-35页 |
3.1 前言 | 第22页 |
3.2 下位机硬件系统设计 | 第22-23页 |
3.2.1 下位机介绍 | 第22页 |
3.2.2 下位机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 第22-23页 |
3.3 单片机最小系统 | 第23-26页 |
3.3.1 XMC1300 | 第23-25页 |
3.3.2 复位控制单元 | 第25-26页 |
3.3.3 时钟控制单元 | 第26页 |
3.4 RS232通信串口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 第26-28页 |
3.4.1 RS232串行总线的通信原理 | 第26页 |
3.4.2 MAX232芯片简介 | 第26-28页 |
3.5 功率板信号板接口电路 | 第28页 |
3.6 电机驱动电路 | 第28-31页 |
3.6.1 电机驱动芯片 6ED003L06-F | 第28-30页 |
3.6.2 电机驱动电路 | 第30-31页 |
3.7 电压测量电路 | 第31-32页 |
3.8 电流测量电路 | 第32-33页 |
3.8.1 运算放大器LM324 | 第32页 |
3.8.2 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3.9 电源电路 | 第33-34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监控系统的上位机设计 | 第35-48页 |
4.1 前言 | 第35页 |
4.2 上位机介绍软件平台的选择 | 第35-36页 |
4.3 LabVIEW的概述 | 第36-38页 |
4.3.1 LabVIEW的简介 | 第36-37页 |
4.3.2 LabVIEW特点介绍 | 第37-38页 |
4.3.3 LabVIEW的软件开发环境 | 第38页 |
4.4 上位机系统设计 | 第38-44页 |
4.4.1 登录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第39-40页 |
4.4.2 主监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0-41页 |
4.4.3 实时显示模块 | 第41-43页 |
4.4.4 实时报警模块 | 第43-44页 |
4.5 监控系统的通信模块 | 第44-47页 |
4.5.1 VISA串口节点功能 | 第44-45页 |
4.5.2 串口通讯程序设计 | 第45-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监控系统平台的构建 | 第48-58页 |
5.1 前言 | 第48页 |
5.2 单片机的串口通信 | 第48-51页 |
5.2.1 串口通信原理 | 第48-49页 |
5.2.2 XMC1300的串口通信 | 第49-50页 |
5.2.3 波特率发生器 | 第50-51页 |
5.3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51-53页 |
5.3.1 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 第51-53页 |
5.3.2 主程序结构设计 | 第53页 |
5.4 整体功能调试 | 第53-57页 |
5.4.1 硬件调试平台 | 第53-54页 |
5.4.2 串口调试 | 第54-56页 |
5.4.3 系统调试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总结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作者在研究生期间的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