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心衰病的中医文献整理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古代中医关于心衰的文献研究第12-24页
    1.1 先秦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第12-16页
        1.1.1 早期文献中心力衰竭的相关记载第12-14页
        1.1.2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第14-16页
    1.2 心力衰竭在汉晋南北朝时期的研究第16-18页
        1.2.1 《神农本草经》第16页
        1.2.2 《伤寒论》和《金匾要略》第16-18页
    1.3 隋唐时期对心力衰蝎的认识第18-19页
        1.3.1 《诸病源候论》第18-19页
        1.3.2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第19页
    1.4 宋金元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第19-21页
        1.4.1 《圣济总录》第19-20页
        1.4.2 《济生方》第20页
        1.4.3 《世医得效方》第20-21页
        1.4.4 朱丹溪及其著作第21页
    1.5 明代对心力衰竭的认识第21-22页
        1.5.1 《普济方》第21-22页
        1.5.2 《杂病证治准绳》第22页
    1.6 清代和民国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第22-24页
        1.6.1 温病心痹第22页
        1.6.2 张锡纯对心衰的论述第22-24页
第二章 现代中医对心衰的康复治疗的研究成果第24-30页
    2.1 现代中医对致病机理的探究第24-25页
        2.1.1 强调心力衰竭与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血不足相关第24-25页
        2.1.2 强调心力衰竭与心肾相关第25页
        2.1.3 强调心力衰竭与心脾相关第25页
        2.1.4 强调心力衰竭与心肺相关第25页
    2.2 现代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相关第25-30页
        2.2.1 辨证论治第25-26页
        2.2.2 专方专药治疗第26-27页
        2.2.3 成药治疗第27-28页
        2.2.4 针灸治疗第28页
        2.2.5 临床研究第28页
        2.2.6 动物实验第28-30页
第三章 名中医在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相关经验第30-39页
    3.1 张晓星第30-31页
        3.1.1 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解释第30页
        3.1.2 对心力衰竭的治疗第30-31页
    3.2 陈慈煦第31页
        3.2.1 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解释第31页
        3.2.2 对心力衰竭病的治疗第31页
    3.3 邓铁涛第31-33页
        3.3.1 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解释第31-32页
        3.3.2 对心力衰竭病的治疗第32-33页
    3.4 董燕平第33-34页
        3.4.1 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解释第33页
        3.4.2 对心力衰竭的治疗第33-34页
    3.5 郭维琴第34页
        3.5.1 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解释第34页
        3.5.2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第34页
    3.6 李介鸣第34-37页
        3.6.1 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解释第34-35页
        3.6.2 对心力衰竭的治疗第35-37页
    3.7 林慧娟第37-39页
        3.7.1 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分析第37页
        3.7.2 对心力衰竭的治疗第37-39页
第四章 讨论第39-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自建小型译文语料库的汉译少年文学语言特征研究
下一篇: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控制及实验平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