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改区”背景下的山西金融改革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导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2-15页 |
·山西“综改区”相关文献述评 | 第12-14页 |
·金融体制改革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资源型经济转型和金融发展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页 |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 第17-18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8页 |
·金融发展理论 | 第18-20页 |
·金融结构理论 | 第18-19页 |
·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 | 第19-20页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 第20-22页 |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核心 | 第20页 |
·金融促使储蓄转化为投资 | 第20-21页 |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 第21-22页 |
3 山西“综改区”建设对金融的要求 | 第22-26页 |
·山西“综改区”建设的目标任务 | 第22-23页 |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内涵与路径 | 第23-24页 |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内涵 | 第23页 |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路径 | 第23-24页 |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对金融的要求 | 第24-26页 |
4 山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26-39页 |
·山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 | 第26-31页 |
·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 第26-28页 |
·协整检验 | 第28-31页 |
·山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程度的研究 | 第31-37页 |
·多元回归模型 | 第31-34页 |
·VAR 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34-37页 |
·山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的原因 | 第37-39页 |
·经济结构不合理,抑制金融发展 | 第37-38页 |
·金融功能缺失,造成经济与金融割裂 | 第38-39页 |
5 山西“综改区”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39-45页 |
·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 | 第39-40页 |
·资本市场规模不大 | 第39页 |
·资本市场过度依赖煤炭产业 | 第39-40页 |
·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不足 | 第40-43页 |
·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小 | 第41-42页 |
·金融机构贷款结构不合理 | 第42-43页 |
·山西低碳金融发展严重滞后 | 第43-45页 |
·山西低碳发展的必要性 | 第43页 |
·山西低碳金融发展严重滞后 | 第43-45页 |
6 浦东新区与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分析 | 第45-49页 |
·上海浦东新区的金融改革 | 第45-46页 |
·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载体聚集各种金融机构 | 第45页 |
·推进金融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 第45页 |
·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 第45-46页 |
·提升金融发展软环境,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 | 第46页 |
·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 | 第46-48页 |
·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不断完善资本市场 | 第46-47页 |
·全面展开金融机构综合经营,提高竞争力 | 第47页 |
·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主体,完善金融机构体系 | 第47页 |
·积极推进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 第47-48页 |
·浦东新区、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对山西的借鉴 | 第48-49页 |
7 山西“综改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和政策建议 | 第49-55页 |
·山西“综改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 第49-50页 |
·突破口之一:完善资本市场 | 第49页 |
·突破口之二:改革银行机构 | 第49-50页 |
·突破口之三:建立低碳金融中心 | 第50页 |
·山西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50-55页 |
·大力培育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 第50-52页 |
·促进银行机构改革,加大银行信贷投放力度 | 第52-53页 |
·加快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格局 | 第53页 |
·推进制度创新,打造低碳金融中心 | 第53-54页 |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金融对转型的支持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