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1.1 教育生态化研究趋势第12页
        1.1.2 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生态化取向第12-13页
        1.1.3 小学语文课堂的“非生态”现状第13页
        1.1.4 个人兴趣及自身综合素质发展要求第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页
        1.2.2 实践意义第14页
    1.3 研究综述第14-17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第17页
    1.4 主要研究思路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第18页
        1.5.1 文献法第18页
        1.5.2 课堂观察法第18页
        1.5.3 问卷调查法第18页
        1.5.4 案例分析法第18页
    1.6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第18-20页
        1.6.1 重、难点第18-19页
        1.6.2 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20-27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生态第20页
        2.1.2 生态课堂第20-21页
        2.1.3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第21页
    2.2 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第21-23页
        2.2.1 开放性第21页
        2.2.2 多样性第21-22页
        2.2.3 整体性第22页
        2.2.4 生成性第22-23页
    2.3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第23-24页
        2.3.1 人际关系平等和谐,在交流互动中感悟文学底蕴第23页
        2.3.2 教学目标综合平衡,体现小学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第23页
        2.3.4 教学内容开放丰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第23-24页
    2.4 生态课堂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4-27页
        2.4.1 教育生态理论第24页
        2.4.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第24-25页
        2.4.3 建构主义理论第25页
        2.4.5 生成性理论第25-27页
第三章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生态现状考察第27-41页
    3.1 调查对象的确定和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7页
    3.2 调查结果及分析第27-35页
        3.2.1 关于教师对生态课堂的认识与态度的调查第27-28页
        3.2.2 关于语文课堂环境的调查第28-29页
        3.2.3 关于课堂人际关系的调查第29-31页
        3.2.4 关于教学目标的调查第31-32页
        3.2.5 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查第32-33页
        3.2.6 关于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查第33-34页
        3.2.7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查第34-35页
    3.3 小学语文课堂现状的问题检视第35-41页
        3.3.1 教师生态课堂理念的缺失第35页
        3.3.2 课堂物理环境单调压抑第35-36页
        3.3.3 课堂人际关系和谐度偏低第36-37页
        3.3.4 教学目标被简化成单纯的知识第37-38页
        3.3.5 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缺乏开放性第38页
        3.3.6 教学方法以填鸭式为主,缺乏多样性第38-40页
        3.3.7 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呆板,多样性缺失第40-41页
第四章 小学语文课堂生态现状问题的归因分析第41-47页
    4.1 局限于“花盆效应”,语文课堂失去活力第41-42页
        4.1.1 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生态课堂理念缺失第41页
        4.1.2 学生主体意识淡薄,自身能动性缺失第41-42页
    4.2 忽视耐度定律,课堂物理环境失衡第42-43页
        4.2.1 班级规模过大,学生学习空间不足第42页
        4.2.2 座位编排长期固定,师生互动空间不足第42-43页
    4.3 忽视生态位原理,课堂生态主体关系和谐度偏低第43-44页
        4.3.1 教师的绝对权威,师生感情疏远第43页
        4.3.2 生生间“偏利共生”,缺乏信任理解第43-44页
    4.4 忽视多样性原理,导致课堂生态的稳定性不强第44-47页
        4.4.1 教学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第44-45页
        4.4.2 教学内容注重文本知识,忽视学生生活体验第45页
        4.4.3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第45页
        4.4.4 教学评价单一,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第45-47页
第五章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第47-61页
    5.1 打破“花盆效应”,增添语文课堂活力第47-48页
        5.1.1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树立生态课堂理念第47页
        5.1.2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第47-48页
    5.2 遵从耐度原理,创建生态平衡的课堂物理环境第48-49页
        5.2.1 缩小班级规模,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第48页
        5.2.2 改变座位编排方式,建立有效的互动空间第48-49页
    5.3 遵从生态位原理,营造愉悦民主的精神环境第49-50页
        5.3.1 理解和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第49-50页
        5.3.2 注重合作交流,促进生生之间良性发展第50页
    5.4 遵从多样性原理,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稳定性第50-61页
        5.4.1 设计生态化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50-52页
        5.4.2 增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52-56页
        5.4.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第56-59页
        5.4.4 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68页
    附录A:小学语文课堂调查问卷(学生卷)第65页
    附录B:小学语文课堂调查问卷(教师卷)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科技创业系统的运行机制及政策研究
下一篇:花生红衣多酚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