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镇涛语感教学思想及实践探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三、本选题研究重点、创新点 | 第16-17页 |
四、洪镇涛生思想的产生背景 | 第17-22页 |
第一章 洪镇涛语感教学改革评述 | 第22-28页 |
第一节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反思与评析 | 第22-24页 |
一、教学思想上——变“讲堂”为“学堂” | 第23-24页 |
二、教学结构上——“以自学为主” | 第24页 |
第二节 语文教学本体改革反思与评析 | 第24-28页 |
一、明确语感教学新本体 | 第25-26页 |
二、构建语感教学新体系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洪镇涛语感教学思想理论的引领性 | 第28-38页 |
第一节 洪镇涛语感教学的相关理念 | 第28-29页 |
一、语感教学的定义 | 第28页 |
二、语感教学的本质 | 第28-29页 |
三、语文教学的本体是语言 | 第29页 |
第二节 洪镇涛语感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 第29-38页 |
一、注重两个方面 | 第29-30页 |
二、“把握四个结合” | 第30-32页 |
三、培养四项能力 | 第32-33页 |
四、“三主一副”新教材 | 第33-38页 |
第三章 洪镇涛的语感教学实践 | 第38-54页 |
第一节 课堂结构改革下的教学实践 | 第38-40页 |
一、教师由“滔滔讲说”变为“以讲导学” | 第38-39页 |
二、教师由“全盘授予”变为“拈精摘要” | 第39-40页 |
三、学生由“默默聆受”变为“研讨求索” | 第40页 |
第二节 语感教学新体系下的教学实践 | 第40-49页 |
一、遵循一条学习途径 | 第40-41页 |
二、注重语感训练 | 第41-43页 |
三、五环节课堂教学 | 第43-46页 |
四、语感教学的“八字教学法” | 第46-47页 |
五、语感教学四种读书法 | 第47-49页 |
第三节 洪镇涛经典课案的教学实践性特征 | 第49-54页 |
第四章 洪镇涛与语感派的关系 | 第54-60页 |
第一节 语感派 | 第54-58页 |
第二节 洪镇涛语感教学的贡献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一 | 第66-76页 |
附录二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