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珙桐简介 | 第10页 |
1.2 选题背景及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MYB转录因子概述 | 第11-12页 |
1.4 原花青素简介 | 第12-13页 |
1.5 MYB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珙桐DiMYB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6-27页 |
2.1 材料 | 第1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1.2 工具酶及试剂 | 第16页 |
2.1.3 菌株及载体 | 第16页 |
2.1.4 实验设备 | 第16页 |
2.2 方法 | 第16-19页 |
2.2.1 珙桐种子总RNA的提取 | 第16-17页 |
2.2.2 克隆引物设计 | 第17-18页 |
2.2.3 PCR扩增产物回收 | 第18页 |
2.2.4 A-T克隆 | 第18-19页 |
2.2.5 阳性筛选及鉴定 | 第19页 |
2.2.6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9页 |
2.3 结果 | 第19-25页 |
2.3.1 珙桐种子RNA的提取 | 第19-20页 |
2.3.2 珙桐DiMYB1基因的克隆 | 第20页 |
2.3.3 珙桐DiMYB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0-25页 |
2.4 讨论 | 第25-27页 |
3. 珙桐DiMYB1基因的qPCR表达分析 | 第27-37页 |
3.1 珙桐DiMYB1基因在珙桐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分析 | 第27-32页 |
3.1.1 材料 | 第27页 |
3.1.2 方法 | 第27-28页 |
3.1.3 结果 | 第28-31页 |
3.1.4 讨论 | 第31-32页 |
3.2 珙桐DiMYB1基因在珙桐不同颜色叶片中的表达量及相关性分析 | 第32-37页 |
3.2.1 材料 | 第32-33页 |
3.2.2 方法 | 第33-34页 |
3.2.3 结果 | 第34-35页 |
3.2.4 讨论 | 第35-37页 |
4. 珙桐DiMYB1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37-43页 |
4.1 材料 | 第37页 |
4.1.1 载体和菌株 | 第37页 |
4.1.2 实验溶液及仪器 | 第37页 |
4.2 方法 | 第37-39页 |
4.2.1 pET-28a (+)-DiMYB1表达载体构建 | 第37-38页 |
4.2.2 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8页 |
4.2.3 pET-28a (+)-DiMYB 1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38-39页 |
4.3 结果 | 第39-41页 |
4.3.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子的鉴定 | 第39-40页 |
4.3.2 珙桐pET28a(+)-DiMYB 1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SDS-PAGE检测 | 第40-41页 |
4.3.3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41页 |
4.4 讨论 | 第41-43页 |
5. DiMYB1基因功能的初步验证 | 第43-56页 |
5.1 材料 | 第43-44页 |
5.1.1 植物材料、载体和菌株 | 第43页 |
5.1.2 酶和试剂 | 第43页 |
5.1.3 溶液配制 | 第43页 |
5.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页 |
5.1.5 引物设计 | 第43-44页 |
5.2 方法 | 第44-48页 |
5.2.0 目的基因片段的制备 | 第44页 |
5.2.1 pBI-121表达载体的制备 | 第44页 |
5.2.2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DiMYB1 | 第44-45页 |
5.2.3 土壤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45-46页 |
5.2.4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 第46-47页 |
5.2.5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鉴定及表型观察 | 第47-48页 |
5.3 结果 | 第48-54页 |
5.3.1 植物超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48-49页 |
5.3.2 PCR鉴定农杆菌菌液 | 第49页 |
5.3.3 转珙桐DiMYB1基因的拟南芥筛选及PCR检测 | 第49-54页 |
5.4 讨论 | 第54-56页 |
6. 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总结 | 第56-57页 |
6.2 创新点 | 第57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附录A 常用溶液配制 | 第68-70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