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研究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引言第11-16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目的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相关概念第16-18页
        2.1.1 法律意识的内涵与结构第16-17页
        2.1.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及构成第17页
        2.1.3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功能第17-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社会意识理论第18-19页
        2.2.2 结构功能理论第19-20页
3 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20-25页
    3.1 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第20-22页
        3.1.1 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第20-21页
        3.1.2 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偏差第21页
        3.1.3 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第21-22页
    3.2 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的成因第22-25页
        3.2.1 社会层面的原因第22-23页
        3.2.2 学校层面的原因第23页
        3.2.3 家庭层面的原因第23-25页
4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现状及问题第25-31页
    4.1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现状第25-27页
        4.1.1 高校法治教育课程的现状第25页
        4.1.2 高校法治教育环境的现状第25-26页
        4.1.3 社会法治环境的现状第26页
        4.1.4 家庭法制教育的现状第26-27页
    4.2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第27-31页
        4.2.1 高校法治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4.2.2 高校法治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4.2.3 社会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第29页
        4.2.4 家庭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5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对策第31-41页
    5.1 改进高校法治教育课程设置第31-33页
        5.1.1 独立设课第31页
        5.1.2 改革教学内容第31-32页
        5.1.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第32-33页
        5.1.4 强化课程管理第33页
    5.2 完善高校法治教育体系第33-36页
        5.2.1 丰富高校法治教育途径第33-34页
        5.2.2 营造高校法治教育环境第34-35页
        5.2.3 加强高校依法治校建设第35-36页
    5.3 优化社会法治教育环境第36-39页
        5.3.1 健全法律运行机制第36-37页
        5.3.2 营造社会法治氛围第37-38页
        5.3.3 加强网络制度管理第38-39页
    5.4 加强家庭法制教育建设第39-41页
        5.4.1 构建家庭法制教育平台第39页
        5.4.2 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39-41页
6 结论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概念迁移:来自中国学习者英语状语和介词习得的证据
下一篇:聚焦于修辞者受众意识的话题研究--以2008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