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病理学、病因学论文

RSL1D1在肿瘤细胞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符号说明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1 肿瘤发生与p53第11页
    1.2 p53的研究概况第11-14页
        1.2.1 p53的转录激活作用第12页
        1.2.2 p53与细胞周期阻滞第12-13页
        1.2.3 p53与细胞凋亡第13页
        1.2.4 p53活性的调控第13页
        1.2.5 p53与癌症的治疗第13-14页
    1.3 细胞衰老抑制基因RSL1D1的研究概况第14-16页
        1.3.1 RSL1D1与细胞周期阻滞第15页
        1.3.2 RSL1D1与细胞凋亡第15页
        1.3.3 RSL1D1与细胞增殖第15-16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7-42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17-19页
        2.1.1 质粒、菌株和细胞株第17页
        2.1.2 主要实验材料第17页
        2.1.3 基本试剂配制第17-19页
    2.2 仪器与设备第19-20页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1页
    2.4 实验方法第21-42页
        2.4.1 引物设计第21-23页
        2.4.2 总RNA的提取第23页
        2.4.3 逆转录合成cDNA第23-24页
        2.4.4 聚合酶链式反应第24页
        2.4.5 PCR产物的纯化第24-25页
        2.4.6 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的双酶切第25页
        2.4.7 双酶切片段回收第25-26页
        2.4.8 表达载体与目的基因连接第26页
        2.4.9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第26页
        2.4.10 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第26-27页
        2.4.11 质粒的提取第27-28页
        2.4.12 目的基因的原核表达菌株的建立第28页
        2.4.13 蛋白质的小量诱导表达第28-29页
        2.4.14 SDS-PAGE电泳第29-30页
        2.4.15 GST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30-31页
        2.4.16 His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31-32页
        2.4.17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32-33页
        2.4.18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33-34页
        2.4.19 间接ELISA测定血清效价第34页
        2.4.20 GST pulldown实验第34-35页
        2.4.21 免疫印迹法第35-36页
        2.4.22 细胞的复苏第36页
        2.4.23 细胞的传代第36页
        2.4.24 细胞的冻存第36页
        2.4.25 慢病毒重组质粒的制备第36-38页
        2.4.26 Lenti-X 293T细胞的接种第38页
        2.4.27 慢病毒颗粒的包装第38-39页
        2.4.28 慢病毒滴度检测第39页
        2.4.29 稳定细胞株的筛选第39页
        2.4.30 药物处理HCT116细胞第39-40页
        2.4.31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目的基因mRNA的相对水平第40页
        2.4.32 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目标蛋白的相对水平第40页
        2.4.33 细胞形态学观察第40-41页
        2.4.34 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第41页
        2.4.35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第41-42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2-59页
    3.1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2-48页
        3.1.1 RSL1D1基因的克隆与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2-43页
        3.1.2 RSL1D1结构域的克隆与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3-45页
        3.1.3 RSL1D1(387-490)片段的克隆与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5-46页
        3.1.4 p53基因的克隆与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6-47页
        3.1.5 慢病毒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7-48页
    3.2 融合蛋白的表达第48-51页
        3.2.1 RSL1D1融合蛋白的表达第48-49页
        3.2.2 RSL1D1结构域融合蛋白的表达第49-50页
        3.2.3 RSL1D1(387-490)融合蛋白的表达第50-51页
        3.2.4 p53融合蛋白的表达第51页
    3.3 融合蛋白的纯化第51-52页
    3.4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52页
    3.5 RSL1D1基因敲减效率检测第52-53页
        3.5.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SL1D1基因敲减效率第52-53页
        3.5.2 免疫印迹法检测RSL1D1基因敲减效率第53页
    3.6 细胞形态学观察第53-54页
    3.7 RSL1D1的敲减对肿瘤细胞增殖速率的影响第54页
    3.8 RSL1D1的敲减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第54-55页
    3.9 RSL1D1的敲减对p53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5-57页
        3.9.1 RSL1D1的敲减对胞内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第55-56页
        3.9.2 RSL1D1的敲减对胞内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第56-57页
    3.10 RSL1D1与p53之间的相互作用第57-59页
        3.10.1 GST pulldown实验研究RSL1D1与p53之间的相互作用第57页
        3.10.2 GST pulldown实验研究RSL1D1结构域与p53的相互作用第57-58页
        3.10.3 GST pulldown实验研究RSL1D1(387-490)片段与p53的相互作用第58-59页
第四章 总结和讨论第59-64页
    4.1 总结第59-60页
    4.2 讨论第60-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斯里兰卡西里塞纳政府的外交战略
下一篇:入盟后波兰对欧盟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