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1 社会背景 | 第12-14页 |
1.2.2 政策背景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1.7 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研究 | 第24-5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1.1 老幼结合空间 | 第24页 |
2.1.2 旧城区 | 第24页 |
2.1.3 宅旁绿地 | 第24页 |
2.1.4 街道空间 | 第24-25页 |
2.1.5 户外活动空间 | 第25页 |
2.1.6 城市开放空间 | 第25页 |
2.2 论文研究依据 | 第25-26页 |
2.2.1 社会心理学与环境心理学 | 第25-26页 |
2.2.2 相关设计理论 | 第26页 |
2.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依据小结 | 第26页 |
2.4 老年人及儿童行为心理研究 | 第26-35页 |
2.4.1 老年人活动行为的需求特征 | 第27-29页 |
2.4.2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 | 第29-30页 |
2.4.3 老年人的社会特征及需求 | 第30页 |
2.4.4 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和需求 | 第30-32页 |
2.4.5 儿童的活动类型及活动空间 | 第32-35页 |
2.4.6 老年人及儿童行为心理研究小结 | 第35页 |
2.5 国外户外开放空间设计理论研究 | 第35-52页 |
2.5.1 国外开放空间设计理论 | 第36-44页 |
2.5.2 老幼结合相关理论 | 第44-46页 |
2.5.3 案例分析 | 第46-51页 |
2.5.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实地调研及调研分析 | 第52-111页 |
3.1 本章的研究方法 | 第52页 |
3.1.1 实地调研的意义 | 第52页 |
3.1.2 实地调研对象的选取 | 第52页 |
3.2 成都市高新区芳草街道调研 | 第52-111页 |
3.2.1 社区现状概述 | 第52-55页 |
3.2.2 社区内老幼基础设施分布情况 | 第55-70页 |
3.2.3 芳草街道片区道路及导视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70-78页 |
3.2.4 片区内开放空间分布情况及老年人和儿童使用情况 | 第78-90页 |
3.2.5 宅旁绿地现状及分析 | 第90-110页 |
3.2.6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4章 旧城区户外空间中老幼结合空间设计策略 | 第111-165页 |
4.1 老幼结合空间的体现 | 第111-112页 |
4.1.1 老幼设施的分布 | 第111-112页 |
4.1.2 交通空间的老幼结合 | 第112页 |
4.1.3 开放空间的老幼结合 | 第112页 |
4.1.4 宅旁绿地空间的老幼结合 | 第112页 |
4.2 老幼结合空间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及优势总结 | 第112-115页 |
4.2.1 设施及空间的规划布局方面 | 第112-114页 |
4.2.2 交通空间 | 第114页 |
4.2.3 开放空间 | 第114-115页 |
4.2.4 宅旁绿地空间 | 第115页 |
4.2.5 小结 | 第115页 |
4.3 老幼结合空间的设计策略 | 第115-164页 |
4.3.1 老幼结合空间设计原则 | 第115-118页 |
4.3.2 老幼结合空间规划布局设计策略 | 第118-128页 |
4.3.3 老幼结合空间中交通空间设计策略 | 第128-146页 |
4.3.4 老幼结合空间中开放空间及细部设计策略 | 第146-155页 |
4.3.5 老幼结合空间宅旁绿地设计策略 | 第155-164页 |
4.4 小结 | 第164-16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165-167页 |
5.1 结论 | 第165页 |
5.2 论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5页 |
5.3 社区老幼结合空间的发展及展望 | 第165-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