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3-25页 |
| 1.1 气管支架的研究概况 | 第13-21页 |
| 1.1.1 气管解剖学形态及气管支架适应症 | 第14-15页 |
| 1.1.2 气管支架的分类与特性 | 第15-18页 |
| 1.1.3 气管支架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1.1.4 可降解生物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 1.2 气管支架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1.2.1 气管支架管的成型工艺 | 第21页 |
| 1.2.2 气管支架编织方法及结构 | 第21-22页 |
| 1.3 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 1.3.1 选题意义 | 第22-23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1.3.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2 实验方法及分析手段 | 第25-31页 |
| 2.1 显微组织分析 | 第25页 |
| 2.1.1 金相显微组织(OM)分析 | 第25页 |
| 2.1.2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 | 第25页 |
| 2.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25-28页 |
| 2.2.1 微丝拉伸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 2.2.2 支架轴向拉伸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 2.2.3 支架径向压缩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 2.3 降解性能分析 | 第28-30页 |
| 2.3.1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 2.3.2 失重分析 | 第29页 |
| 2.3.3 镁合金气管支架降解形貌观察 | 第29-30页 |
| 2.4 镁合金气管支架的体内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 2.4.1 动物实验 | 第30页 |
| 2.4.2 体内降解研究方法 | 第30页 |
| 2.4.3 体内生物相容性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 3 镁合金气管支架制备及力学性能 | 第31-41页 |
| 3.1 Mg-Zn-Y-Nd合金微丝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 第31-33页 |
| 3.2 镁合金气管支架制备 | 第33-35页 |
| 3.3 镁合金气管支架力学性能 | 第35-41页 |
| 3.3.1 镁合金气管支架轴向拉伸性能 | 第35-37页 |
| 3.3.2 镁合金气管支架径向压缩性能 | 第37-41页 |
| 4 镁合金气管支架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 第41-56页 |
| 4.1 镁合金气管支架在GS中的电化学分析 | 第41-46页 |
| 4.1.1 未退火态镁合金气管支架在GS中的电化学分析 | 第42-44页 |
| 4.1.2 退火态镁合金气管支架在GS中的电化学分析 | 第44-46页 |
| 4.2 镁合金气管支架在GS中的失重分析 | 第46-48页 |
| 4.3 镁合金气管支架在GS中浸泡后的降解形貌分析 | 第48-53页 |
| 4.3.1 未退火态镁合金气管支架降解形貌分析 | 第48-50页 |
| 4.3.2 退火态镁合金气管支架降解形貌分析 | 第50-53页 |
| 4.4 镁合金气管支架降解行为分析 | 第53-56页 |
| 5 镁合金气管支架动物实验 | 第56-69页 |
| 5.1 镁合金气管支架体内降解分析 | 第57-63页 |
| 5.1.1 X线片及CT观察 | 第57-59页 |
| 5.1.2 镁合金气管支架体内失重分析 | 第59-61页 |
| 5.1.3 镁合金气管支架体内降解形貌分析 | 第61-63页 |
| 5.2 镁合金气管支架生物相容性分析 | 第63-69页 |
| 5.2.1 大体解剖学观察 | 第63-64页 |
| 5.2.2 CT显影分析 | 第64页 |
| 5.2.3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64-67页 |
| 5.2.4 血清及尿液离子浓度分析 | 第67-6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