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

基于城市设计角度的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照明评价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研究方法简介第15-18页
        1.3.1 传统的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夜景照明理论研究综述第18-29页
    2.1 基本理论综述第18-21页
        2.1.1 基本照明概念介绍第18页
        2.1.2 不同设计师在夜景照明设计中的工作范畴第18-19页
        2.1.3 城市日景观与夜景观的区别第19-21页
    2.2 照明设计方法综述第21-28页
        2.2.1 建筑照明方式综述第21-24页
        2.2.2 景观照明方式综述第24-26页
        2.2.3 夜景照明规划综述第26-27页
        2.2.4 夜景照明可控性第27-28页
    2.3 综述总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国内外夜景照明案例与珠江新城滨江夜景的对比研究第29-41页
    3.1 国内夜景照明规划实践第29-31页
        3.1.0 广州夜景照明规划实践第29-30页
        3.1.1 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第30-31页
        3.1.2 上海黄浦江夜景第31页
    3.2 国外夜景照明案例——新加坡南岸滨海湾 (Marina Bay)夜景第31-32页
    3.3 国内外夜景照明规划实践总结第32-39页
        3.3.1 国内外优秀夜景案例优点总结第32-38页
        3.3.2 国内外优秀夜景案例与广州珠江新城夜景的对比第38-39页
    3.4 案例分析结论总结第39-41页
第四章 城市设计理论在夜景照明中的研究与深化第41-58页
    4.1 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第41-46页
        4.1.1 街道夜景观构成要素第41-42页
        4.1.2 城市夜景的城市设计控制要素第42-43页
        4.1.3 沿街建筑立面的处理第43-44页
        4.1.4 空间的围合度与街道的宽高比第44页
        4.1.5 街道的宽高比在建筑照明中的应用第44-46页
    4.2 城市意向理论在夜间城市空间调研中的应用第46-57页
        4.2.1 城市意象概述第46页
        4.2.2 城市意象在实际形成中要考虑的条件第46-48页
        4.2.3 城市认知地图的获得方法第48-49页
        4.2.4 夜间城市认知地图的获得方法第49-50页
        4.2.5 问卷的设计第50-55页
        4.2.6 夜间城市认知地图与城市夜景质量的关系第55-56页
        4.2.7 如何判别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观是否满足功能性需求第56-57页
    4.3 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从城市设计角度评价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照明第58-96页
    5.1 研究区简介第58-61页
        5.1.1 研究区区位第58-59页
        5.1.2 研究区划定依据第59页
        5.1.3 研究区简介第59-61页
    5.2 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照明规划方案总结第61-66页
        5.2.1 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历程第61-62页
        5.2.2 夜景照明规划设计方案与实施概况第62-66页
    5.3 珠江新城核心区现状夜景照明方式总结第66-80页
        5.3.1 超高层建筑照明第66-74页
        5.3.2 公共建筑照明第74-75页
        5.3.3 空中连廊照明第75-76页
        5.3.4 广场照明第76-78页
        5.3.5 步行道路照明第78页
        5.3.6 步行交通节点照明第78-79页
        5.3.7 植物照明第79-80页
    5.4 夜景重点照明部位及展示界面分析第80-93页
        5.4.1 市民广场的建筑物夜间感知分析第81-82页
        5.4.2 浮岛湖的建筑物夜间感知分析第82-84页
        5.4.3 花的海洋的建筑物夜间感知分析第84-85页
        5.4.4 双塔广场的建筑物夜间感知分析第85-87页
        5.4.5 文化坛的建筑物夜间感知分析第87-88页
        5.4.6 海心沙的建筑物夜间感知分析第88-89页
        5.4.7 花城广场内部夜景展示界面的分析第89-92页
        5.4.8 珠江新城核心区建筑照明对城市夜景天际线的塑造第92-93页
    5.5 城市夜景的控制要素在城市设计控制中的落实第93-94页
        5.5.1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在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的地位第93页
        5.5.2 夜景照明规划与城市设计控制控制的结合第93-94页
    5.6 结论总结第94-96页
第六章 从夜间认知地图的角度评价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照明第96-121页
    6.1 关于珠江新城核心区夜间认知地图的调研第96-97页
        6.1.1 对珠江新城核心区夜间认知地图调研的依据第96页
        6.1.2 调查对象第96页
        6.1.3 问卷的发放方式第96-97页
        6.1.4 问卷的分类第97页
    6.2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第97-99页
    6.3 受访者对于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的主观评价第99-104页
    6.4 问卷填写者访谈结果分析第104-107页
        6.4.1 建筑物的照明第104-105页
        6.4.2 交通节点的可辨识度第105-107页
    6.5 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空间夜间认知情况分布第107-115页
        6.5.1 建筑物区域夜景认知强度的分布第107-111页
        6.5.2 广场区域夜景认知强度的分布第111-112页
        6.5.3 主要交通节点夜景认知强度的分布第112-113页
        6.5.4 珠江新城核心区夜间城市空间的认知强度的整体分布第113-114页
        6.5.5 夜景认知结论总结第114-115页
    6.6 不同使用人群的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认知分布特点第115-120页
        6.6.1 不同性别的使用者的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认知分布特点第116-117页
        6.6.2 不同时段使用者的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认知分布特点第117-118页
        6.6.3 不同使用频率使用者的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认知分布特点第118-120页
    6.7 结论总结第120-12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1-125页
    7.1 主要结论第121-122页
        7.1.1 对珠江新城核心区夜景的评价第121页
        7.1.2 城市夜景的普适性结论第121-122页
    7.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22-123页
        7.2.1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第122页
        7.2.2 研究的不足第122-123页
    7.3 未来展望第123-125页
        7.3.1 夜景照明方式结合使用者活动的研究第123-124页
        7.3.2 大数据研究方法的应用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附录:花城广场夜景评价调研问卷第129-13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附件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运脾开胃手法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人脑发育的DTI研究:生前大脑微结构与生后边缘系统纤维发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