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新疆伊犁州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绪论第6-14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6-7页
        1.1.1 选题背景第6-7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第7-11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7-9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9-10页
        1.2.3 本文评述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2-14页
        1.4.1 研究的创新第12页
        1.4.2 研究的不足第12-14页
2 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特征与相关城市系统论第14-18页
    2.1 基本概念第14-16页
        2.1.1 新型城镇化内涵第14页
        2.1.2 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内涵与特征第14-16页
            2.1.2.1 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第14-15页
            2.1.2.2 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特征第15-16页
    2.2 相关理论第16-18页
        2.2.1 城镇系统论第16页
        2.2.2 城镇系统和谐论第16页
        2.2.3 城镇系统可持续发展论第16-18页
3 新疆伊犁州城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第18-28页
    3.1 新疆伊犁州城镇化发展历程第18-21页
        3.1.1 伊犁州城镇化发展历程第18-19页
        3.1.2 所选伊犁州五个样本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历程第19-21页
    3.2 新疆伊犁州城镇化发展现状第21-28页
        3.2.1 伊犁州人口就业城镇化发展现状第21-22页
        3.2.2 伊犁州经济发展城镇化现状第22-23页
        3.2.3 伊犁州社会发展城镇化现状第23-24页
        3.2.4 伊犁州居民生活城镇化现状第24-25页
        3.2.5 伊犁州资源环境城镇化现状第25-26页
        3.2.6 伊犁州城乡统筹城镇化现状第26-28页
4 新疆伊犁州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44页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8页
    4.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第28-30页
        4.2.1 数据的来源第28-29页
        4.2.2 数据的处理第29-30页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第30-32页
        4.3.1 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的思想第30页
        4.3.2 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的算法第30-31页
        4.3.3 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的运算过程第31-32页
    4.4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分指标的构建第32-42页
        4.4.1 人口就业指标的构建第32-34页
        4.4.2 经济发展指标的构建第34-36页
        4.4.3 社会发展指标的构建第36-38页
        4.4.4 居民生活指标的构建第38-39页
        4.4.5 资源环境指标的构建第39-41页
        4.4.6 城乡统筹指标的构建第41-42页
    4.5 城镇化质量总指标的建立第42-44页
5 伊犁州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实证分析第44-55页
    5.1 伊犁州新型城镇化质量分析第44-45页
    5.2 样本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动态分析第45-46页
    5.3 样本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差异性分析第46-51页
        5.3.1 新型城镇化质量人口就业差异性分析第46-47页
        5.3.2 新型城镇化质量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第47页
        5.3.3 新型城镇化质量社会发展差异性分析第47-48页
        5.3.4 新型城镇化质量居民生活差异性分析第48-49页
        5.3.5 新型城镇化质量资源环境差异性分析第49-50页
        5.3.6 新型城镇化质量城乡统筹差异性分析第50-51页
    5.4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相关建议第51-55页
        5.4.1 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增加新型城镇化质量中经济发展贡献占比第51-53页
        5.4.2 调整城镇就业结构,加快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第53页
        5.4.3 加速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第53页
        5.4.4 保护环境,实现低碳型发展第53-55页
6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监狱刑罚执行权的完善
下一篇:论我国财政预算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