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

LLC谐振式充电机研究及数字化实现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页
    1.2 软开关变换器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硬开关变换器第14-16页
        1.2.2 软开关变换器第16页
    1.3 常见谐振变换器第16-21页
        1.3.1 串联谐振变换器第17页
        1.3.2 并联谐振变换器第17-18页
        1.3.3 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第18-19页
        1.3.4 LLC谐振变换器第19-21页
    1.4 充电机第21页
        1.4.1 蓄电池第21页
        1.4.2 充电机第21页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LLC谐振变换器第23-37页
    2.1 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第23-28页
        2.1.1 LLC谐振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第23-24页
        2.1.2 工作频率为f_r第24-26页
        2.1.3 工作频率为f>f_s时的工作原理第26-28页
    2.2 LLC谐振变换器的稳态分析方法第28-33页
        2.2.1 用基频分量法对LLC谐振变换器建模第28-30页
        2.2.2 谐振网络的电压转换比第30-31页
        2.2.3 LLC谐振变换器等效电路的直流增益分析第31-33页
    2.3 LLC谐振变换器工作区域的划分第33-35页
        2.3.1 谐振网络的输入阻抗第33-34页
        2.3.2 工作区域的划分第34-35页
    2.4 原边开关管实现软开关的约束条件第35-37页
第3章 LLC谐振变换器的主电路参数设计第37-47页
    3.1 LLC谐振变换器特性第37页
    3.2 LLC谐振变换器参数设计第37-39页
        3.2.1 开关频率的确定第37页
        3.2.2 变压器匝比的确定第37-38页
        3.2.3 谐振电感与激磁电感比值的确定第38页
        3.2.4 品质因数Q对直流增益的影响第38-39页
        3.2.5 谐振元件参数的设定第39页
    3.3 LLC谐振变换器控制方式选择第39-40页
        3.3.1 脉冲频率调制方式第39-40页
        3.3.2 PFM电压模式控制第40页
    3.4 LLC变换器设计第40-41页
    3.5 PSIM仿真及分析第41-46页
        3.5.1 压控振荡器第42页
        3.5.2 LLC谐振变换器电压环仿真第42-44页
        3.5.3 LLC谐振变换器电流环仿真第44-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充电机硬件设计第47-65页
    4.1 铅酸电池特性第47-48页
        4.1.1 铅酸电池特点第47页
        4.1.2 铅酸电池的充放电第47-48页
    4.2 锂电池特性第48-49页
        4.2.1 锂电池特点第48-49页
        4.2.2 锂电池的充放电第49页
    4.3 常用的充电方式第49-51页
        4.3.1 恒流充电方式第49页
        4.3.2 恒压充电方式第49-50页
        4.3.3 恒流恒压充电方式第50页
        4.3.4 典型充电曲线第50-51页
    4.4 硬件电路设计第51-57页
        4.4.1 STM32F302xb芯片介绍第51-53页
        4.4.2 充电机主电路第53-54页
        4.4.3 电流采样及过流保护电路第54-55页
        4.4.4 电压采用电路第55页
        4.4.5 通道校准电路第55-56页
        4.4.6 驱动电路第56页
        4.4.7 度检测第56页
        4.4.8 辅助电源电路第56-57页
    4.5 程序实现第57-62页
        4.5.1 软件的整体功能第57-58页
        4.5.2 段充电管理程序第58-59页
        4.5.3 AD数据采样及实时调节程序第59页
        4.5.4 PID调节器的数字化实现第59-61页
        4.5.5 软启动第61-62页
    4.6 实现结果第62-65页
        4.6.1 实验装置第62页
        4.6.2 充电机充电波形第62-6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5.1 结论第65-66页
    5.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附件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长寿命低钴AB5型储氢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氮乙酰半胱氨酸对减轻家蚕辛硫磷毒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