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羊痘病毒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2 mi RNA分子特征及合成机制 | 第14-17页 |
1.3 miRNA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原代细胞制作及山羊痘病毒增殖 | 第20-23页 |
2.1 材料 | 第20页 |
2.1.1 动物 | 第20页 |
2.1.2 样品和试剂 | 第20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2.2 方法 | 第20-21页 |
2.2.1 绵羊羔羊睾丸(LT)原代细胞制作 | 第20-21页 |
2.2.2 山羊痘病毒毒价测定 | 第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2页 |
2.4 讨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山羊痘病毒对宿主细胞miRNA合成途径关键蛋白的影响 | 第23-30页 |
3.1 材料 | 第23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3.2 方法 | 第23-26页 |
3.2.1 总RNA提取 | 第23-24页 |
3.2.2 cDNA制备 | 第24-25页 |
3.2.3 实时定量检测miRNA合成途径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 第25-2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3.3.1 引物质量检测 | 第26-28页 |
3.3.2 miRNA合成途径关键蛋白在羊痘感染中的表达量变化 | 第28页 |
3.4 讨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痘病毒感染细胞的miRNAs高通量测序及结果分析 | 第30-38页 |
4.1 材料 | 第30页 |
4.1.1 样品 | 第30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4.2 方法 | 第30-32页 |
4.2.1 山羊痘病毒感染细胞样本制备 | 第30-31页 |
4.2.2 miRNAs高通量测序 | 第31-3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4.3.1 测序数据初步统计 | 第32-34页 |
4.3.2 绵羊已注释miRNAs信息统计 | 第34页 |
4.3.3 测序所得miRNAs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4.4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五章 mir3653p和mir3655p在山羊痘病毒侵染过程的作用 | 第38-49页 |
5.1 材料 | 第39页 |
5.1.1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5.1.2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5.2 方法 | 第39-42页 |
5.2.1 mir3653p和mir3655p分子特征研究 | 第39页 |
5.2.2 总RNA提取 | 第39页 |
5.2.3 mir3653p和mir3655p引物设计及CDNA合成 | 第39-41页 |
5.2.4 mir3653p和mir3655p的实时定量检测分析 | 第41页 |
5.2.5 mir3653p和mir3655p的靶基因生物学信息分析 | 第41-42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5.3.1 mir3653p和mir3655p分子特征 | 第42页 |
5.3.2 mir3653p和mir3655p引物的设计 | 第42-44页 |
5.3.3 mir3653p和mir3655p表达量变化 | 第44页 |
5.3.4 mir3653p和mir3655p靶基因预测 | 第44-45页 |
5.3.5 mir3653p和mir3655p靶基因GO及KEGG分析 | 第45-47页 |
5.4 讨论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探索mir3653p和mir3655p作为分子标记在山羊痘病毒感染早期进行诊断的应用研究 | 第49-52页 |
6.1 材料 | 第49页 |
6.1.1 动物 | 第49页 |
6.1.2 样品和试剂 | 第49页 |
6.1.3 主要仪器 | 第49页 |
6.2 方法 | 第49-50页 |
6.2.1 山羊痘病毒接种 | 第49页 |
6.2.2 绵羊各组织采集 | 第49页 |
6.2.3 组织总RNA提取及qPCR分析 | 第49-50页 |
6.2.4 病毒 DNA 的提取及 ORF95 扩增 | 第50页 |
6.3 结果 | 第50-51页 |
6.4 分析讨论 | 第51-52页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