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内科论文

俞募前后配穴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0-23页
    一、祖国医学对肥胖症认识第10页
    二、肥胖症与各脏腑病因的关系第10-12页
        (一) 痰湿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第10-11页
        (二) 阳气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第11页
        (三) 脾胃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第11页
        (四) 肾与肥胖的关系第11-12页
    三、肥胖症的病因病机第12-13页
        (一) 肥胖症的病因第12-13页
        (二) 肥胖症的病机第13页
    四、西医对肥胖的认识第13-15页
        (一) 肥胖的发病机制第13-15页
    五、肥胖症的西医治疗第15页
    六、中医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方法第15-18页
        (一) 中药治疗第15页
        (二) 单味中药第15页
        (三) 食疗第15-16页
        (四) 拔罐法第16页
        (五) 针灸治疗第16-18页
    七、穴位埋线的概况第18-19页
        (一) 穴位埋线减肥机理第18页
        (二) 埋线技术发展第18-19页
        (三) 埋植材料的发展第19页
    八、俞募穴的理论和应用第19-23页
        (一) 古代文献对俞募穴的认识与应用第19-23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和方法第23-28页
    一、一般资料第23页
        (一) 病例选择第23页
    二、诊断标准第23-24页
        (一) 肥胖症中医诊断标准第23页
        (二) 西医诊断标准第23-24页
    三、纳入标准第24页
    四、排除标准第24页
    五、剔除标准第24页
    六、脱落标准第24页
    七、研究中止原则第24页
    八、分组方法第24-25页
    九、治疗方法第25-26页
        (一) 治疗组第25页
        (二) 对照组第25-26页
    十、注意事项第26-27页
        (一) 穴位埋线注意事项第26页
        (二) 晕针处理第26页
        (三) 断针、滞针、弯针处理第26页
        (四) 其他异常情况处理第26页
        (五) 局部感染第26页
        (六) 随访第26-27页
    十一、观察指标第27页
    十二、疗效评定第27页
    十三、统计分析第27-28页
第三章 研究资料结果与分析第28-31页
    一、患者一般资料第28-29页
    二、两组患者体重治疗前后下降结果第29页
    三、体重疗效评价第29-30页
    四、腰围疗效评价第30页
    五、脱落病例第30-31页
第四章 讨论第31-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附录第36-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容斋随笔》双音词研究
下一篇:《范进中举》的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