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葡萄糖传感器上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酶电极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第11-16页
        1.2.1 葡萄糖酶传感器的发展、原理及特点第11-13页
        1.2.2 葡萄糖氧化酶固定技术及其优缺点第13-14页
        1.2.3 纳米材料在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作用第14-16页
    1.3 非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第16-18页
        1.3.1 非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检测原理第16页
        1.3.2 非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3.3 纳米材料在非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的作用第17-18页
    1.4 选题依据及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19-23页
    2.1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19-20页
        2.1.1 试剂第19页
        2.1.2 主要仪器第19-20页
    2.2 材料性质表征第20-22页
        2.2.1 X-射线粉末衍射第20页
        2.2.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0-21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1页
        2.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第21页
        2.2.5 圆二色谱仪第21-22页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2-23页
        2.3.1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22页
        2.3.2 实验装置第22页
        2.3.3 性能测试第22-23页
第3章 氧化钨气凝胶的合成及其葡萄糖传感应用第23-31页
    3.1 引言第23-24页
    3.2 实验部分第24-25页
        3.2.1 氧化钨气凝胶的合成第24页
        3.2.2 物理表征第24页
        3.2.3 电化学测试第24-2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5-30页
        3.3.1 不同pH值下产物的XRD表征第25-26页
        3.3.2 氧化钨的形貌观察第26-27页
        3.3.3 氧化钨气凝胶形成机制分析第27-28页
        3.3.4 氧化钨制备的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第28-30页
    3.4 结论第30-31页
第4章 Ag@葡萄糖氧化酶的原位合成及其对葡萄糖传感器性能的改进第31-39页
    4.1 引言第31页
    4.2 实验部分第31-32页
        4.2.1 材料制备第31-32页
        4.2.2 材料的物理表征第32页
        4.2.3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3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2-37页
        4.3.1 Ag和GOD复合物的形貌及元素分布第32-33页
        4.3.2 红外及圆二色谱分析第33-34页
        4.3.3 原位法和非原位法制备的电极电化学性质对比第34-37页
    4.4 结论第37-39页
第5章 磷化钴基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可行性探讨第39-47页
    5.1 引言第39页
    5.2 实验部分第39-40页
        5.2.1 CoP纳米棒的合成第39-40页
        5.2.2 材料的物理表征第40页
        5.2.3 电化学测试第40页
        5.2.4 计算方法第4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0-46页
        5.3.1 样品的XRD及XPS分析第40-41页
        5.3.2 CoP的形貌观察及电子透射高分辨成像第41-42页
        5.3.3 CoP电极非酶检测可行性分析第42-46页
    5.4 结论第46-4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47-49页
    6.1 全文总结第47页
    6.2 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9页
致谢第59-61页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学术交流情况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淮北市三所高中学校为例
下一篇:浅析聚众斗殴罪--由苏某龙案件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