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诉讼标的的机能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引言第11-12页
一、研究诉讼标的机能的意义第12-15页
    (一) 理论意义第12-13页
    (二) 实践意义第13-15页
二、诉讼标的机能的体现第15-30页
    (一) 诉讼标的对诉的变更的影响第15-21页
        1. 诉讼标的的变更导致诉的变更第15-17页
        2. 不同诉讼标的理论对诉的变更的影响第17-21页
    (二) 诉讼标的对诉的合并的影响第21-25页
        1. 诉讼标的是判断是否构成诉的合并的依据第21-23页
        2. 不同诉讼标的理论对诉的合并的影响第23-25页
    (三) 诉讼标的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的影响第25-28页
        1. 诉讼标的决定既判力的客观范围第25-26页
        2. 不同诉讼标的理论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的影响第26-28页
    (四) 诉讼标的对重复诉讼认定的影响第28-30页
        1. 诉讼标的是重复诉讼的认定标准第28-29页
        2. 不同诉讼标的理论对认定重复诉讼的影响第29-30页
三、诉讼标的的机能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体现第30-35页
    (一) 我国关于诉的变更的立法与实践第30-31页
    (二) 我国关于诉的合并的立法与实践第31-32页
    (三) 我国关于既判力客观范围的立法与实践第32-33页
    (四) 我国关于重复诉讼的立法与实践第33-35页
四、诉讼标的机能有效运作的理论再构造第35-42页
    (一) 重构诉讼标的概念及其识别标准理论第35-39页
        1. 统一诉讼标的的概念第35-36页
        2. 重构诉讼标的识别标准理论第36-39页
    (二) 重构理论下诉讼标的机能的有效运作第39-42页
        1. 关于诉的变更第39页
        2. 关于诉的合并第39页
        3. 关于既判力的客观范围第39-40页
        4. 关于重复诉讼的认定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47-48页
承诺书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左手材料的小型化差分微带天线研究
下一篇:榆林市路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