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熟人社会视阈下的县域法治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研究意义与创新 | 第15-18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新熟人社会与县域法治的关系 | 第18-35页 |
一、何为新熟人社会 | 第18-26页 |
(一)熟人社会 | 第18-20页 |
(二)半熟人社会 | 第20-21页 |
(三)新熟人社会 | 第21-26页 |
二、县域法治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26-30页 |
(一)县域法治的概念 | 第26-27页 |
(二)县域法治与区域法治 | 第27-28页 |
(三)县域法治与地方法治 | 第28-30页 |
三、新熟人社会与县域法治的关系 | 第30-35页 |
(一)县域法治之场域 | 第30-32页 |
(二)县域法治之资源 | 第32-33页 |
(三)县域法治之制度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县域法治的社会实践——对SX县的实证分析 | 第35-45页 |
一、SX县法治创建概况 | 第35-37页 |
(一)SX县概况 | 第35-36页 |
(二)SX县的法治建设工作 | 第36-37页 |
二、对SX县法治建设的实证分析 | 第37-45页 |
(一)文献观察 | 第37-40页 |
(二)实地访谈 | 第40-45页 |
第三章 独角戏:县域法治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 第45-56页 |
一、社会裂变:县域法治所面临的困境 | 第45-50页 |
(一)主体裂变 | 第45-47页 |
(二)客体裂变 | 第47-49页 |
(三)内容裂变 | 第49-50页 |
二、县域法治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50-56页 |
(一)新熟人社会交往逻辑异质 | 第51-52页 |
(二)新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异质 | 第52-53页 |
(三)新熟人社会纠纷解决规则异质 | 第53-56页 |
第四章 新熟人社会视阈下县域法治的思考 | 第56-74页 |
一、新熟人社会视阈下县域法治的理论构建 | 第56-65页 |
(一)理论争鸣 | 第56-59页 |
(二)理论评析 | 第59-61页 |
(三)本文观点:重建信任体系 | 第61-65页 |
二、新熟人社会视阈下县域法治的对策 | 第65-74页 |
(一)确立基层法院为县域法治的核心主体 | 第66-68页 |
(二)强化法院司法功能统合县域法治客体 | 第68-70页 |
(三)重建纠纷解决体系塑造县域法治文化 | 第70-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