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国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新增国有土地价值增值及收益测算 | 第17-27页 |
2.1 新增国有土地价值增值的机制 | 第17-19页 |
2.1.1 投资增值 | 第17-18页 |
2.1.2 供求拉动增值 | 第18-19页 |
2.1.3 用途转换增值 | 第19页 |
2.2 新增国有土地增值的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2.2.1 一般因素 | 第20-21页 |
2.2.2 区域因素 | 第21-22页 |
2.2.3 个别因素 | 第22页 |
2.3 土地增值收益的测算 | 第22-27页 |
2.3.1 土地价格的界定 | 第22-23页 |
2.3.2 新增国有土地价值增值的过程 | 第23页 |
2.3.3 土地增值收益的测算 | 第23-27页 |
3.新增国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现状及调研分析 | 第27-35页 |
3.1 新增国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现状 | 第27-28页 |
3.1.1 地方政府在土地收益分配中获得较大收益 | 第27-28页 |
3.1.2 农民集体获得较少收益 | 第28页 |
3.2 调研区域概况 | 第28-32页 |
3.2.1 西咸空港新城基本概况 | 第28-29页 |
3.2.2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情况 | 第29-32页 |
3.3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产生的问题 | 第32-35页 |
3.3.1 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社会矛盾激化 | 第32-33页 |
3.3.2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卖地 | 第33-34页 |
3.3.3 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扭曲 | 第34-35页 |
4.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型构建及案例分析 | 第35-47页 |
4.1 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4.1.1 补偿标准不合理 | 第35-36页 |
4.1.2 征地过程中权利不对等 | 第36页 |
4.1.3 政府因素 | 第36-37页 |
4.2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模型构建 | 第37-40页 |
4.2.1 基本参数设定 | 第37-38页 |
4.2.2 模型构建 | 第38-39页 |
4.2.3 模型参数分析 | 第39-40页 |
4.3 案例分析 | 第40-43页 |
4.3.1 项目概况 | 第40-41页 |
4.3.2 案例数据分析 | 第41-43页 |
4.3.3 求解双方讨价还价能力系数 | 第43页 |
4.4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43-47页 |
4.4.1 对风险规避系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43-44页 |
4.4.2 对讨价还价能力系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44-47页 |
5.完善我国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47-55页 |
5.1 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分析 | 第47-48页 |
5.1.1 征地补偿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 第47页 |
5.1.2 征地补偿不完全 | 第47-48页 |
5.1.3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农民参与权过低 | 第48页 |
5.2 国外征地补偿制度分析 | 第48-50页 |
5.2.1 国外征地补偿制度 | 第49-50页 |
5.2.2 国外征地补偿制度的启示 | 第50页 |
5.3 政策建议 | 第50-55页 |
5.3.1 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制度 | 第51页 |
5.3.2 提高征地过程中农民集体的话语权 | 第51-52页 |
5.3.3 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 | 第52-55页 |
6.结论及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