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3.1 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城市水务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1 城市水务概述 | 第20-21页 |
2.1.1 水务管理的定义 | 第20页 |
2.1.2 城市水务体系概念 | 第20页 |
2.1.3 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定义 | 第20-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1页 |
2.2.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1-22页 |
2.3 水务行业的特性 | 第22-24页 |
2.3.1 网络性和区域性 | 第22页 |
2.3.2 必需性和公益性 | 第22页 |
2.3.3 垄断性和干预性 | 第22页 |
2.3.4 外部性和沉淀性 | 第22-24页 |
第3章 国内外城市水务行业发展情况 | 第24-36页 |
3.1 国外城市水务体系发展历程分析 | 第24页 |
3.2 我国供水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29页 |
3.2.1 我国供水行业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3.2.2 我国供水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3.2.3 我国排水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7-29页 |
3.3 我国城市供排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第29-31页 |
3.3.1 政府引导下的水务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 第30页 |
3.3.2 水务市场将逐步走向规范化稳定发展 | 第30-31页 |
3.3.3 企业间合作逐步成为主要手段 | 第31页 |
3.4 山东省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分析 | 第31-36页 |
3.4.1 山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背景 | 第31-32页 |
3.4.2 山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具体做法 | 第32-35页 |
3.4.3 对菏泽市水务建设与管理的启示 | 第35-36页 |
第4章 菏泽市传统水务管理体制的状况及其弊端 | 第36-44页 |
4.1 菏泽市水资源现状 | 第36-37页 |
4.2 菏泽市原有的水务管理体制状况 | 第37-38页 |
4.2.1 分部门管理 | 第37页 |
4.2.2 分级管理 | 第37-38页 |
4.2.3 分行政区域管理 | 第38页 |
4.3 菏泽市传统水务管理体制的弊端 | 第38-41页 |
4.3.1 资源分割管理违背水循环自然规律 | 第38-39页 |
4.3.2 水务管理政出多门和法规不统一的格局 | 第39-40页 |
4.3.3 水务运营主体多元化造成效益低下 | 第40-41页 |
4.4 菏泽市水务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4.4.1 防洪排涝防灾体系建设管理有待完善 | 第41页 |
4.4.2 水资源配置管理能力的提高尚需加大力度 | 第41-42页 |
4.4.3 水务部门开展绩效管理未尽完善 | 第42页 |
4.4.4 饮水安全问题形势仍然严峻 | 第42-43页 |
4.4.5 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滞后 | 第43-44页 |
第5章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 第44-57页 |
5.1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项目管理背景 | 第44页 |
5.2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项目管理原则及可行性 | 第44-47页 |
5.2.1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项目管理原则 | 第44-45页 |
5.2.2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项目管理可行性分析 | 第45-47页 |
5.3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分析 | 第47-49页 |
5.3.1 建设管理体制 | 第47-48页 |
5.3.2 质量管理 | 第48页 |
5.3.3 工程实施 | 第48-49页 |
5.4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工程项目运行管理分析 | 第49-51页 |
5.4.1 运行管理机制 | 第49页 |
5.4.2 水源保护 | 第49-50页 |
5.4.3 服务体系 | 第50-51页 |
5.5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工程项目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 | 第51-55页 |
5.5.1 社会效益分析 | 第51页 |
5.5.2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1-54页 |
5.5.3 环境影响评价 | 第54-55页 |
5.6 菏泽市水务一体化工程项目实施的保证措施 | 第55-57页 |
5.6.1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领导 | 第55页 |
5.6.2 多渠道筹措资金 | 第55-56页 |
5.6.3 加大宣传力度 | 第56-57页 |
第6章 完善菏泽市水务建设管理的具体措施 | 第57-64页 |
6.1 完善菏泽市水务建设管理的体制改革 | 第57-58页 |
6.2 完善防灾减灾建设管理体系 | 第58-59页 |
6.3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管理体系 | 第59-60页 |
6.4 推进水务一体化的绩效考核 | 第60-61页 |
6.5 强化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 | 第61-62页 |
6.6 构建智慧水务体系促进水务一体化建设 | 第62-6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结论 | 第64-65页 |
7.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