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半焦简介 | 第12页 |
1.1.1 半焦的矿物组分 | 第12页 |
1.1.2 半焦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第12页 |
1.2 影响半焦吸附性能的因素 | 第12-13页 |
1.2.1 半焦表面物理性质对吸附的影响 | 第13页 |
1.2.2 半焦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的影响 | 第13页 |
1.3 半焦的活化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物理活化法 | 第13-15页 |
1.3.2 化学活化法 | 第15页 |
1.3.3 物理化学改性法 | 第15页 |
1.4 半焦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有机废水的简介 | 第16-18页 |
1.5.1 有机废水的主要来源 | 第16-17页 |
1.5.2 有机废水的特点与危害 | 第17-18页 |
1.6 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1.6.1 物理化学法 | 第18页 |
1.6.2 生物化学法 | 第18-19页 |
1.6.3 新型处理技术 | 第19-20页 |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改性半焦的制备 | 第21-24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3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2页 |
2.3.1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3.2 原料及性质 | 第22页 |
2.4 改性半焦制备工艺简图 | 第22页 |
2.5 改性半焦吸附剂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2.5.1 半焦的预处理 | 第22-23页 |
2.5.2 半焦的硝酸水热改性 | 第23页 |
2.5.3 半焦的KOH改性 | 第23页 |
2.5.4 半焦的ZnCl_2改性 | 第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改性半焦的表征 | 第24-33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改性半焦的表征分析手段 | 第24页 |
3.2.1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 第24页 |
3.2.2 X-射线衍射光谱XRD分析 | 第24页 |
3.2.3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3.3.1 HNO_3改性半焦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 | 第24-25页 |
3.3.2 HNO_3改性半焦的XRD分析 | 第25-26页 |
3.3.3 HNO_3改性半焦的SEM分析 | 第26页 |
3.3.4 KOH改性半焦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 | 第26-27页 |
3.3.5 KOH改性半焦的XRD分析 | 第27-28页 |
3.3.6 KOH改性半焦的SEM分析 | 第28-29页 |
3.3.7 ZnCl_2改性半焦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 | 第29-30页 |
3.3.8 ZnCl_2改性半焦的XRD分析 | 第30页 |
3.3.9 ZnCl_2改性半焦的SEM分析 | 第30-31页 |
3.3.10 改性半焦的EDS分析 | 第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改性半焦吸附性能的评价 | 第33-48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实验准备 | 第33-38页 |
4.2.1 模拟工业废水的配制 | 第33页 |
4.2.2 水样中有机染料浓度的测定 | 第33-36页 |
4.2.3 有机物分子结构 | 第36-37页 |
4.2.4 改性半焦吸附能力评价指标 | 第37-38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4.3.1 原半焦对有机物的吸附 | 第38页 |
4.3.2 HNO_3改性半焦对RhB和AF的吸附 | 第38-41页 |
4.3.3 KOH改性半焦对Phenol和p-Nitrophenol的吸附 | 第41-44页 |
4.3.4 ZnCl_2改性半焦对Catecho和Hydroquinone的吸附 | 第44-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改性半焦吸附动力学初探 | 第48-54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 第48-49页 |
5.2.1 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 第48页 |
5.2.2 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 第48-49页 |
5.2.3 粒子内扩散动力学模型 | 第4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5.3.1 HNO_3改性半焦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动力学研究 | 第49-51页 |
5.3.2 KOH改性半焦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动力学研究 | 第51-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改性半焦的活化再生 | 第54-58页 |
6.1 引言 | 第54页 |
6.2 热再生 | 第5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6.3.1 HNO_3改性半焦的活化再生 | 第54-55页 |
6.3.2 ZnCl_2改性半焦的活化再生 | 第55页 |
6.3.3 HNO_3改性半焦回收再生后表征 | 第55-56页 |
6.3.4 ZnCl_2改性半焦回收再生后表征 | 第56-5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7.1 总结 | 第58-59页 |
7.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