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改革论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4-32页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目标第14-19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14-18页
        (二)研究目标第18-19页
    二、研究现状第19-27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9-23页
        (二)国际研究现状第23-25页
        (三)简要评述第25-27页
    三、基本框架第27-29页
    四、研究方法第29-32页
第一章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改革的基本问题阐释第32-60页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规范基础第32-35页
        一、《公司法》关于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基本规定第32-33页
        二、监管部门与交易所的规范性要求第33-34页
        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工作指引中的指导性自律规范第34-35页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改革的背景第35-39页
        一、2005 年公司法改革之不彻底第35-36页
        二、既有理论批判第36-38页
        三、借鉴有益经验进行系统改革第38-39页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改革的目标第39-41页
        一、保护股东利益第40页
        二、改善公司治理第40-41页
        三、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第41页
    第四节 指导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第41-56页
        一、独立监督原则第42-45页
        二、专业监督原则第45-51页
        三、积极监督原则第51-52页
        四、有力监督原则第52-56页
    第五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功能调整第56-60页
        一、监督功能从碎片化到体系化第56-57页
        二、职工参与功能从形式化到实质化第57-58页
        三、战略管理功能从缺位到补强第58-60页
第二章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主体制度之改革第60-89页
    第一节 以“选择模式”减省监事会与独立董事之协调成本第60-73页
        一、中国上市公司监督机制存在的协调问题第62-64页
        二、双重监督增加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组织成本第64-67页
        三、中国上市公司的监督模式选择第67-73页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独立性之强化第73-89页
        一、实体独立与意思独立:监事会独立性的两个维度第74-78页
        二、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缺乏独立性的表现及危害第78-82页
        三、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缺乏独立性的原因分析及改革基础第82-84页
        四、重塑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独立性的路径与方法第84-89页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客体制度之改革第89-107页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客体制度改革之前提第89-94页
        一、监督对象调整乃监督客体制度改革之前提第89-90页
        二、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对象之错位第90-92页
        三、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对象错位之原因探析第92-94页
        四、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对象之调整第94页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客体之调整第94-102页
        一、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客体之意义第94-96页
        二、《公司法》存在的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客体泛化问题第96-97页
        三、各国(地区)公司立法关于公司监督机构监督客体制度之比较第97-100页
        四、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客体的集体行为属性之辩第100-102页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客体范围之明晰第102-107页
        一、合法性监督与妥当性监督第102-103页
        二、上市公司监事会拥有妥当性监督权之根据第103-104页
        三、上市公司监事会行使妥当性监督权的法定性第104-107页
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方式之改革第107-130页
    第一节 变非专业监督为专业监督第108-115页
        一、上市公司监事会财务监督之专业化第108-112页
        二、上市公司监事会自我组织之专业化第112-115页
    第二节 变回顾式监督为展望式监督第115-123页
        一、增设信息权增加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信息供给第116-119页
        二、增设监事会同意保留权降低董事会决策风险第119-121页
        三、增设风险控制义务防范公司经营风险第121-123页
    第三节 变对立式监督为合作式监督第123-130页
        一、准确厘定上市公司监督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界限第125-126页
        二、实现上市公司监事会与董事会之间的良性互动第126-128页
        三、明确上市公司监事会与董事会的连带责任第128-130页
结论第130-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4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44-145页
后记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负面社会影响对个体非伦理决策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审视与重构:空间隐喻视角下的师生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