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畴壁存储器的优化研究 | 第14-15页 |
1.2.2 面向多种类型存储器系统的数据分配 | 第15页 |
1.2.3 多端口存储器多核系统的任务调度与数据分配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6-18页 |
1.3.1 面向畴壁存储器的任务调度与数据分配 | 第17页 |
1.3.2 面向多种类型存储器系统的数据分配 | 第17页 |
1.3.3 多端口存储器多核系统的任务调度与数据分配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18-19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9-22页 |
2 面向畴壁存储器的任务调度与数据分配 | 第22-52页 |
2.1 引言 | 第22-24页 |
2.2 模型介绍和问题定义 | 第24-27页 |
2.2.1 畴壁存储器单元器件介绍 | 第24-25页 |
2.2.2 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 第25-26页 |
2.2.3 问题定义 | 第26-27页 |
2.3 实例分析 | 第27-31页 |
2.3.1 基于macro-cell DWM的SPM | 第27-29页 |
2.3.2 基于micro-cell和macro-cell DWM的SPM | 第29-31页 |
2.4 优化技术 | 第31-43页 |
2.4.1 NP完备性证明 | 第31-32页 |
2.4.2 整数非线性规划(INLP)模型 | 第32-37页 |
2.4.3 指令分组调度(IGS)算法 | 第37-40页 |
2.4.4 减少最长移动(LMR)算法 | 第40-43页 |
2.5 实验及分析 | 第43-50页 |
2.5.1 实验配置 | 第43-45页 |
2.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2.6 小结 | 第50-52页 |
3 面向多种类型存储器系统的数据分配 | 第52-70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模型介绍和问题定义 | 第53-55页 |
3.2.1 存储器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 第54页 |
3.2.2 数据访问频率的概率模型 | 第54页 |
3.2.3 开销模型 | 第54-55页 |
3.2.4 概率保证的数据分配问题定义 | 第55页 |
3.3 实例分析 | 第55-60页 |
3.4 带概率保证的数据分配算法 | 第60-65页 |
3.4.1 冗余去除(R_R)算法 | 第60-61页 |
3.4.2 带概率的最优数据分配(ODAP)算法 | 第61-64页 |
3.4.3 最大化减少开销(MCS)算法 | 第64-65页 |
3.5 实验及分析 | 第65-69页 |
3.5.1 实验配置 | 第65-66页 |
3.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3.6 小结 | 第69-70页 |
4 多端口存储器多核系统的任务调度与数据分配 | 第70-92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模型介绍和问题定义 | 第71-73页 |
4.2.1 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 第71-72页 |
4.2.2 数据访问模型 | 第72页 |
4.2.3 问题定义 | 第72-73页 |
4.3 实例分析 | 第73-75页 |
4.4 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 第75-79页 |
4.4.1 符号定义和定理 | 第75-76页 |
4.4.2 约束条件 | 第76-79页 |
4.5 启发式算法 | 第79-87页 |
4.5.1 减少远程访问任务分配(TARAR)算法 | 第80-82页 |
4.5.2 最小访问开销(MMAC)算法 | 第82-85页 |
4.5.3 调度算法(ASAP) | 第85-87页 |
4.6 实验及分析 | 第87-91页 |
4.6.1 实验配置 | 第87页 |
4.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7-91页 |
4.7 小结 | 第91-92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6页 |
附录 | 第106-107页 |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