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青海省泽库县瓦勒根金矿区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18页
    1.1 选题依据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区域研究现状和需解决的问题第12-15页
        1.3.1 区域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2 需解决的问题第15页
    1.4 研究设想和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研究设想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页
    1.5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第16-17页
        1.5.1 研究内容第16页
        1.5.2 主要工作第16-17页
    1.6 主要取得的成果第17-18页
2 区域地物化特征第18-34页
    2.1 地质特征第18-25页
        2.1.1 地层第19-23页
        2.1.2 构造第23-24页
        2.1.3 岩浆岩第24-25页
    2.2 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第25-31页
        2.2.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第25-27页
        2.2.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27-31页
    2.3 区域矿产特征第31-34页
        2.3.1 夏布楞铅锌多金属矿床(3)第32页
        2.3.2 多隆尕日色砷矿床(27)第32页
        2.3.3 老藏沟多金属矿床(34)第32-34页
3 矿床地质特征第34-48页
    3.1 地层第34-36页
        3.1.1 中生代早中三叠世隆务河组(T_(1-2)l)第35页
        3.1.2 古浪堤组(T_(1-2)g)第35页
        3.1.3 第四系(Q)第35-36页
    3.2 构造第36-37页
        3.2.1 褶皱第36页
        3.2.2 断裂第36-37页
        3.2.3 节理第37页
    3.3 侵入岩第37-39页
        3.3.1 石英闪长岩(δοT_3)第37-38页
        3.3.2 石英斑岩(λπT_3)第38-39页
        3.3.3 石英脉及煌斑岩脉第39页
    3.4 变质作用第39-40页
        3.4.1 区域变质作用第39-40页
        3.4.2 动力变质作用第40页
        3.4.3 接触变质作用第40页
    3.5 围岩蚀变第40-41页
        3.5.1 硅化第40页
        3.5.2 黄铁矿化第40-41页
        3.5.3 辉锑矿化第41页
        3.5.4 毒砂矿化第41页
        3.5.5 碳酸盐化第41页
    3.6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第41-43页
        3.6.1 1:5 万磁法测量异常特征第41页
        3.6.2 1:1 万电法测量异常特征第41-43页
    3.7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第43-48页
4 矿体特征及成矿远景评价第48-60页
    4.1 矿化带及矿体特征第48-55页
        4.1.1 Ⅰ号金矿化带第48页
        4.1.2 Ⅱ号金矿化带第48-49页
        4.1.3 Ⅲ号金矿化带第49-50页
        4.1.4 Ⅳ号金矿化带第50-54页
        4.1.5 Ⅴ号金矿化带第54页
        4.1.6 Ⅵ号金矿化带第54页
        4.1.7 Ⅶ号金矿化带第54-55页
    4.2 矿体围岩和夹石第55-56页
        4.2.1 矿体围岩第55页
        4.2.2 矿体夹石第55-56页
    4.3 矿石的物质成分第56页
    4.4 矿石类型及矿石结构构造第56-57页
    4.5 矿床成因第57-58页
        4.5.1 含金岩系第57页
        4.5.2 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第57页
        4.5.3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第57-58页
        4.5.4 成矿机理第58页
    4.6 找矿标志、矿床远景及找矿方向第58-60页
        4.6.1 找矿标志第58页
        4.6.2 矿床远景及找矿方向第58-60页
5 结论第60-61页
    5.1 主要取得的成果第60页
    5.2 存在问题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蛇纹石改性PTFE海水中摩擦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Wikispaces的职前教师教案协同创作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