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HIFU治疗监控的基本方法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1.4 本文课题来源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常用的HIFU治疗区域确定方法 | 第15-23页 |
2.1 医学图像分割 | 第15-16页 |
2.2 常用的超声图像治疗区域确定方法 | 第16-22页 |
2.2.1 阈值检测法 | 第16-17页 |
2.2.2 Prewitt算子边缘检测法 | 第17-18页 |
2.2.3 Sobel算子边缘检测法 | 第18-20页 |
2.2.4 区域增长技术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改进型ICA与形态学结合的HIFU治疗区域确定 | 第23-37页 |
3.1 独立分量分析 | 第23-28页 |
3.2 数学形态学 | 第28-29页 |
3.3 改进型ICA与形态学结合的HIFU治疗区域确定方法 | 第29-33页 |
3.3.1 改进型ICA算法 | 第29-30页 |
3.3.2 图像分量和边缘轮廓的提取 | 第30-32页 |
3.3.3 边缘图像的增强 | 第32-33页 |
3.4 实验结果评价 | 第33-36页 |
3.4.1 主观方法评价 | 第33-34页 |
3.4.2 客观标准评价 | 第34-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改进型ICA与小波结合的HIFU治疗区域确定 | 第37-47页 |
4.1 小波分析理论 | 第37-39页 |
4.2 改进型ICA与小波结合的HIFU治疗区域确定方法 | 第39-44页 |
4.2.1 改进型ICA算法实现预处理 | 第39-40页 |
4.2.2 小波基和小波分解层数的选取 | 第40-42页 |
4.2.3 改进型半-软阈值算法 | 第42-44页 |
4.3 实验结果评价 | 第44-46页 |
4.3.1 主观方法评价 | 第44-45页 |
4.3.2 客观标准评价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5.1 总结 | 第47-48页 |
5.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