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微扫描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课题的背景 | 第10页 |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X射线成像检测技术 | 第11-14页 |
| 1.2.1 X射线照相检测技术 | 第11-12页 |
| 1.2.2 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 | 第12-14页 |
| 1.3 X射线成像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 1.4 本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基础 | 第18-27页 |
| 2.1 X射线成像的物理基础 | 第18-21页 |
| 2.1.1 X射线的产生和性质 | 第18-19页 |
| 2.1.2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19页 |
| 2.1.3 X射线的衰减规律 | 第19-21页 |
| 2.2 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1-24页 |
| 2.2.1 X射线源 | 第21-22页 |
| 2.2.2 平板探测器 | 第22-24页 |
| 2.2.3 计算机与显示器 | 第24页 |
| 2.3 图像质量评估参数 | 第24-26页 |
| 2.3.1 均方误差(MSE) | 第25页 |
| 2.3.2 信息熵(SNT) | 第25页 |
| 2.3.3 峰值信噪比(PSNR) | 第25-2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微扫描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设计 | 第27-40页 |
| 3.1 微扫描技术 | 第27-30页 |
| 3.1.1 微扫描原理 | 第27-29页 |
| 3.1.2 微扫描去混频原理 | 第29-30页 |
| 3.2 系统搭建 | 第30-34页 |
| 3.2.1 光学微扫描实现方式 | 第31-32页 |
| 3.2.2 微扫描器的实际组成 | 第32-34页 |
| 3.3 微扫描器的Solidwork设计 | 第34-39页 |
| 3.3.1 微位移平台和平板探测器的设计 | 第34-36页 |
| 3.3.2 夹具的模拟设计及系统微位移容差 | 第36-3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亚像素级图像配准算法研究 | 第40-48页 |
| 4.1 图像配准技术简介 | 第40-41页 |
| 4.1.1 图像配准的数学描述 | 第40-41页 |
| 4.1.2 图像配准算法的分类 | 第41页 |
| 4.2 频域图像配准技术 | 第41-47页 |
| 4.2.1 频域图像配准原理 | 第42-43页 |
| 4.2.2 频域图像配准步骤 | 第43页 |
| 4.2.3 仿真及实验研究 | 第43-47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图像序列的超分辨力处理研究 | 第48-63页 |
| 5.1 超分辨力图像重建方法 | 第48-52页 |
| 5.1.1 图像的观测描述模型 | 第48-49页 |
| 5.1.2 超分辨力重建过程 | 第49-50页 |
| 5.1.3 超分辨力重建算法 | 第50-52页 |
| 5.2 基于帧间误差的超分辨力重建算法 | 第52-57页 |
| 5.2.1 代价函数 | 第52-53页 |
| 5.2.2 正则化参数的选择 | 第53-56页 |
| 5.2.3 通道权值的自动修正 | 第56-57页 |
| 5.3 仿真及实验研究 | 第57-62页 |
| 5.3.1 仿真研究 | 第57-60页 |
| 5.3.2 实验研究 | 第60-6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