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4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1-2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24-2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25-27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27-28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34页 |
1.3.1 公司控制权市场 | 第28-29页 |
1.3.2 并购浪潮 | 第29页 |
1.3.3 市账比 | 第29-30页 |
1.3.4 成长机会 | 第30页 |
1.3.5 定价偏误 | 第30-31页 |
1.3.6 公司并购 | 第31-32页 |
1.3.7 并购支付对价方式 | 第32-33页 |
1.3.8 并购绩效 | 第33页 |
1.3.9 套利风险 | 第33-3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34-38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38-42页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第42-45页 |
1.6.1 理论方面的创新 | 第42页 |
1.6.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42-43页 |
1.6.3 研究设计的创新 | 第43页 |
1.6.4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43-4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45-91页 |
2.1 公司并购相关文献 | 第45-73页 |
2.1.1 公司并购浪潮 | 第45-54页 |
2.1.2 公司并购支付对价方式 | 第54-65页 |
2.1.3 公司并购绩效 | 第65-73页 |
2.2 市账比与成长机会和定价偏误关系的相关文献 | 第73-80页 |
2.2.1 多维视阈下的市账比内涵 | 第73-75页 |
2.2.2 市账比的应用 | 第75-77页 |
2.2.3 市账比与成长机会和定价偏误的关系机理 | 第77-78页 |
2.2.4 市账比分解模型的应用 | 第78-80页 |
2.3 套利风险相关文献 | 第80-86页 |
2.3.1 套利风险的内涵 | 第80-82页 |
2.3.2 套利风险与公司并购 | 第82-85页 |
2.3.3 套利风险的测度方法 | 第85-8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86-91页 |
第3章 成长机会与定价偏误对公司并购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91-119页 |
3.1 行为金融理论 | 第91-97页 |
3.1.1 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 第91-93页 |
3.1.2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 | 第93-94页 |
3.1.3 有限套利理论 | 第94-95页 |
3.1.4 行为金融与公司并购 | 第95-97页 |
3.2 信息经济学理论 | 第97-102页 |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98-99页 |
3.2.2 信号理论 | 第99-101页 |
3.2.3 信息经济学与公司并购 | 第101-102页 |
3.3 企业成长理论 | 第102-108页 |
3.3.1 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 | 第103-104页 |
3.3.2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 | 第104-105页 |
3.3.3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 | 第105-106页 |
3.3.4 其他企业成长理论 | 第106-108页 |
3.4 并购协同效应理论 | 第108-113页 |
3.4.1 协同效应的内涵 | 第108-109页 |
3.4.2 协同效应的分类 | 第109-112页 |
3.4.3 协同效应与并购后经营业绩 | 第112-113页 |
3.5 竞争力理论 | 第113-116页 |
3.5.1 市场结构学派竞争力理论 | 第113-115页 |
3.5.2 能力学派的竞争力理论 | 第115-11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16-119页 |
第4章 中国上市公司总体并购状态分析 | 第119-139页 |
4.1 中国上市公司总体并购状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19-127页 |
4.1.1 中国上市公司总体并购趋势 | 第119-122页 |
4.1.2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特征 | 第122-127页 |
4.2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浪潮的检验 | 第127-132页 |
4.2.1 并购浪潮假设的提出 | 第127-128页 |
4.2.2 并购浪潮检验模型的构建 | 第128-130页 |
4.2.3 并购浪潮检验的结果分析 | 第130-132页 |
4.3 中国上市公司总体并购活动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132-137页 |
4.3.1 市账比与并购交易活动数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33-134页 |
4.3.2 市账比对总体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基于并购浪潮内外的比较 | 第134-1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5章 成长机会与定价偏误对并购支付对价策略影响的分析 | 第139-169页 |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139-141页 |
5.1.1 市账比对公司并购支付对价方式的影响 | 第139-140页 |
5.1.2 成长机会和定价偏误对公司并购支付对价方式的影响 | 第140-141页 |
5.2 研究设计 | 第141-151页 |
5.2.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142-143页 |
5.2.2 市账比与成长机会和定价偏误关系的数理推导 | 第143-145页 |
5.2.3 变量操作性定义 | 第145-148页 |
5.2.4 计量模型构建 | 第148-150页 |
5.2.5 统计方法与工具 | 第150-151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51-162页 |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51-153页 |
5.3.2 相关性检验 | 第153-156页 |
5.3.3 回归分析 | 第156-162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162-1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66-169页 |
第6章 成长机会与定价偏误对并购绩效影响的分析 | 第169-229页 |
6.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169-172页 |
6.1.1 市账比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 | 第169-170页 |
6.1.2 成长机会和定价偏误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 | 第170-172页 |
6.2 研究设计 | 第172-181页 |
6.2.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172页 |
6.2.2 变量操作性定义 | 第172-179页 |
6.2.3 计量模型构建 | 第179-180页 |
6.2.4 统计方法与工具 | 第180-181页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81-222页 |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81-184页 |
6.3.2 相关性检验 | 第184-192页 |
6.3.3 回归分析 | 第192-222页 |
6.4 稳健性检验 | 第222-22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226-229页 |
第7章 成长机会与定价偏误对股东财富影响的分析:基于套利风险的调节作用 | 第229-265页 |
7.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29-231页 |
7.2 研究设计 | 第231-237页 |
7.2.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231-232页 |
7.2.2 变量操作性定义 | 第232-235页 |
7.2.3 计量模型构建 | 第235-237页 |
7.2.4 统计方法与工具 | 第237页 |
7.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237-257页 |
7.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38-240页 |
7.3.2 相关性检验 | 第240-248页 |
7.3.3 回归分析 | 第248-257页 |
7.4 稳健性检验 | 第257-263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263-265页 |
第8章 结论 | 第265-275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265-270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270-273页 |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273-275页 |
致谢 | 第275-27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7-299页 |
附录 | 第299-3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