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北羌塘水合物钻井QK-6孔中更新世以来沉积记录及意义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4页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依据第10-12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2 论文主要工作量第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2-14页
第二章 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现状第14-21页
    2.1 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简史第14-16页
    2.2 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主要研究第16-18页
        2.2.1 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主要研究成果第16-17页
        2.2.2 藏北羌塘地区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主要研究第17-18页
    2.3 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记录第18-19页
        2.3.1 砾石特征与高原隆升的关系第18-19页
        2.3.2 孢粉反映的古环境与高原隆升的关系第19页
    2.4 晚更新世“古大湖”事件第19-21页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21-27页
    3.1 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第21页
    3.2 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第21-24页
        3.2.1 古生代演化第22页
        3.2.2 中生代演化第22-23页
        3.2.3 后造山隆升阶段第23-24页
    3.3 双湖盆地及地层第24-27页
        3.3.1 阿布山组地层第24页
        3.3.2 双湖组地层第24-27页
第四章 研究材料及方法第27-34页
    4.1 钻孔概况第27页
    4.2 野外钻孔地层划分第27-28页
    4.3 样品采集第28-29页
    4.4 室内样品分析方法综述第29-34页
        4.4.1 ESR地质测年第29页
        4.4.2 钻孔沉积物分析第29-33页
        4.4.3 孢粉分析第33-34页
第五章 上第四系地层和沉积相特征第34-43页
    5.1 地层年代第34-35页
    5.2 沉积物粒径组分特征及垂向变化第35-38页
    5.3 沉积环境分析第38-43页
第六章 砾石组分特征及垂向变化第43-52页
    6.1 砾石形态学特征及垂向变化第43-46页
        6.1.1 砾石粒径及在沉积物中含量特征第43-45页
        6.1.2 砾石磨圆度组成第45-46页
    6.2 砾石岩石学特征及垂向变化第46-48页
    6.3 砾石元素化学分析第48-52页
第七章 孢粉记录第52-58页
    7.1 孢粉组合带第52-55页
    7.2 孢粉反映的气候变化第55-56页
    7.3 孢粉带的年代第56-58页
第八章 讨论第58-63页
    8.1 砾石记录的意义第58-59页
        8.1.1 砾石源区第58-59页
        8.1.2 砾石记录与高原隆升第59页
    8.2 孢粉记录与高原隆升第59-61页
    8.3 第四纪冻土与水合物成藏沉积条件第61-63页
第九章 结论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7页
附录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宜昌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海相地层旋回地层学研究
下一篇:胶州湾大沽河口潮滩重金属分布机理室内模拟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