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海相地层旋回地层学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6页 |
| 1.1 科学问题 | 第9-13页 |
| 1.2 早志留世(兰多维列)年代地层格架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1.2.1 鲁丹阶 | 第14-15页 |
| 1.2.2 埃隆阶 | 第15-16页 |
| 1.3 晚奥陶世年代地层格架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1.3.1 桑比阶 | 第17-18页 |
| 1.3.2 凯迪阶 | 第18-19页 |
| 1.3.3 赫南特阶 | 第19-20页 |
| 1.4 旋回地层学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 1.4.1 旋回地层学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1.4.2 旋回地层学发展历史 | 第22-24页 |
| 1.4.3 奥陶纪旋回地层学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与采样 | 第26-31页 |
| 2.1 华南区域地质概况 | 第26-28页 |
| 2.2 样品采集 | 第28-31页 |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31-38页 |
| 3.1 旋回地层学研究方法综述 | 第31-32页 |
| 3.1.1 古气候替代性指标 | 第32页 |
| 3.1.2 采样间距与采样过程 | 第32页 |
| 3.2 实验方法与时间序列分析 | 第32-38页 |
| 3.2.1 磁化率序列 | 第33-36页 |
| 3.2.2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 3.2.2.1 频谱分析和滑动窗口频谱分析 | 第36页 |
| 3.2.2.2 滤波 | 第36页 |
| 3.2.2.3 调谐 | 第36-38页 |
|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 4.1 钻井旋回分析 | 第38-42页 |
| 4.1.1 深度域频谱分析 | 第38-39页 |
| 4.1.1.1 上段深度域频谱分析 | 第38页 |
| 4.1.1.2 下段深度域频谱分析 | 第38-39页 |
| 4.1.2 滤波和调谐 | 第39-40页 |
| 4.1.3 调谐后时间域频谱分析 | 第40-42页 |
| 4.2“浮动”天文年代标尺 | 第42-43页 |
| 4.3 碳同位素漂移(HICE)的天文年代约束 | 第43-44页 |
| 4.4 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天文年代约束 | 第44-47页 |
| 4.5 年代框架对比 | 第47-48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