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动迁社区儿童朋辈关系建立的社会工作研究--以张家港市J社区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理论依据第12-13页
        1.2.1 需求层次理论第12页
        1.2.2 生态系统理论第12-13页
        1.2.3 社区营造理论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8页
        1.3.1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6页
        1.3.2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1.3.3 简单述评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8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18页
        1.4.3 访谈调查法第18页
    1.5 研究的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动迁社区儿童及其朋辈关系的基本情况第19-28页
    2.1 J动迁社区的基本情况第19-20页
        2.1.1 人口情况第19-20页
        2.1.2 社会组织情况第20页
    2.2 J动迁社区儿童朋辈关系情况第20-24页
        2.2.1 J社区儿童的朋辈关系现状第21页
        2.2.2 J社区儿童建立朋辈关系的意愿第21-22页
        2.2.3 J社区儿童朋辈关系的质量第22-23页
        2.2.4 J社区儿童建立朋友关系的方式第23-24页
    2.3 J动迁社区儿童朋辈交往中的问题及原因第24-28页
        2.3.1 J动迁社区儿童朋辈交往中的问题第24-25页
        2.3.2 J动迁社区儿童朋辈关系问题的产生原因第25-26页
        2.3.3 动迁社区儿童朋辈关系建立的需要第26-28页
第三章 动迁社区儿童朋辈关系建立的小组活动实施第28-34页
    3.1 小组活动时间和周期第28页
    3.2 小组活动地点第28页
    3.3 小组活动组员招募第28页
    3.4 小组活动过程第28-29页
    3.5 小组活动内容第29-34页
        3.5.1 第一次小组活动第29-30页
        3.5.2 第二次小组活动第30-31页
        3.5.3 第三次小组活动第31-32页
        3.5.4 第四次小组活动第32-34页
第四章 动迁社区儿童朋辈关系建立的社区工作第34-41页
    4.1 社区活动进程安排第34页
    4.2 社区活动时间第34页
    4.3 社区活动过程第34-36页
    4.4 社区活动内容第36-41页
        4.4.1 项目活动一:“伙伴家”社区建设计划第36-37页
        4.4.2 项目活动二:“相伴成长”伙伴支持计划第37-38页
        4.4.3 项目活动三:“手拉手”伙伴拓展计划第38-41页
第五章 评估与建议第41-50页
    5.1 儿童朋辈关系建立的社会工作研究效果评估第41-46页
        5.1.1 儿童在朋辈关系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第41-42页
        5.1.2 儿童朋辈关系交往意愿和交往能力有所提升第42-44页
        5.1.3 儿童朋辈关系发展趋势良好第44-45页
        5.1.4 儿童朋辈关系支持网络逐步构建起来第45-46页
    5.2 儿童朋辈关系建立的建议第46-50页
        5.2.1 家庭:提高重视程度,推动儿童朋辈关系的建立第46页
        5.2.2 学校:加强儿童朋辈教育,树立朋辈榜样第46-47页
        5.2.3 社区: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朋辈群体交流平台第47-48页
        5.2.4 社工机构:加强专业能力,推进服务质效长久化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介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药结合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基于小波变换和LBP的木材表面缺陷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