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构型对聚驱后剩余油分布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0.2.1 储层构型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0.2.2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0.3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4-16页 |
| 1.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4页 |
| 1.2 研究区目的层沉积特征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区油层发育情况及水淹状况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6-23页 |
| 2.1 地层划分对比的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 2.1.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 | 第16-17页 |
| 2.1.2 传统小层划分对比方法 | 第17-18页 |
| 2.2 地层划分对比 | 第18-19页 |
| 2.2.1 建立标准剖面和骨架网 | 第18页 |
| 2.2.2 确定标志层 | 第18-19页 |
| 2.3 地层划分对比结果 | 第19-23页 |
| 第三章 单砂体类型及精细刻划 | 第23-33页 |
| 3.1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23-25页 |
| 3.1.1 沉积相标志 | 第23-24页 |
| 3.1.2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24-25页 |
| 3.2 单砂体的识别与划分 | 第25-29页 |
| 3.2.1 单砂体的垂向识别与划分 | 第25-27页 |
| 3.2.2 单砂体的横向识别与划分 | 第27-29页 |
| 3.3 单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 | 第29-33页 |
| 第四章 储层构型及特征 | 第33-50页 |
| 4.1 储层构型级次 | 第33-34页 |
| 4.2 储层构型界面特征 | 第34-41页 |
| 4.2.1 不同级次界面的岩性特征 | 第34-36页 |
| 4.2.2 测井曲线特征 | 第36-38页 |
| 4.2.3 级序界面的展布特征 | 第38-41页 |
| 4.3 储层构型单元特征 | 第41-50页 |
| 4.3.1 不同构型单元孔隙结构特征 | 第41-42页 |
| 4.3.2 不同构型单元岩性、物性特征 | 第42页 |
| 4.3.3 不同构型单元内部非均质性特征 | 第42-44页 |
| 4.3.4 不同构型单元平面展布特征 | 第44-50页 |
| 第五章 聚驱后剩余油分布影响研究 | 第50-58页 |
| 5.1 聚合物驱油机理 | 第50-51页 |
| 5.2 储层构型对聚合物驱的影响 | 第51-54页 |
| 5.2.1 级序界面特征对聚合物驱的影响 | 第51页 |
| 5.2.2 储层构型单元特征对聚合物驱的影响 | 第51-54页 |
| 5.3 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 | 第54-57页 |
| 5.4 聚驱后剩余油挖潜措施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