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馈能型半主动悬架控制及储能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6页
        1.2.1 馈能型悬架控制系统的研究概况第12-14页
        1.2.2 馈能型悬架储能系统的研究概况第14-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6-17页
第二章 馈能型半主动悬架总体方案的研究第17-30页
    2.1 馈能型半主动悬架系统第17-18页
    2.2 控制及储能回路工作原理简析第18-19页
        2.2.1 半主动控制回路工作原理第18页
        2.2.2 超级电容模式切换电路工作原理第18-19页
    2.3 半主动馈能悬架的特性分析第19-22页
        2.3.1 阻尼特性分析第19-20页
        2.3.2 半主动控制回路的特性分析第20-21页
        2.3.3 半主动控制回路工作模式切换机理分析第21-22页
    2.4 系统馈能特性的仿真分析第22-26页
        2.4.1 半主动控制策略分析第22-23页
        2.4.2 悬架及路面的数学模型第23-24页
        2.4.3 系统的馈能特性分析第24-26页
    2.5 储能装置的选型分析第26-30页
        2.5.1 汽车蓄电池第26-27页
        2.5.2 超级电容第27-28页
        2.5.3 储能装置的选型分析第28-30页
第三章 半主动控制及储能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第30-47页
    3.1 电子硬件系统总体原理简析第30-31页
    3.2 dSPACE开发平台简介第31-35页
        3.2.1 dSPACE硬件单元Micro AutoBox第32-33页
        3.2.2 dSPACE软件单元ControlDesk第33页
        3.2.3 Rapid Pro信号调理单元第33-35页
    3.3 半主动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第35-42页
        3.3.1 电感的设计第35-38页
        3.3.2 电路主体设计及芯片选型第38-42页
    3.4 超级电容工作模式切换电路的设计第42-43页
        3.4.1 开关管的选型第42-43页
        3.4.2 超级电容模式切换电路主体设计第43页
    3.5 稳压充电电路的设计第43-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DC_DC变换器特性及电机参数对馈能悬架的影响机理第47-62页
    4.1 DC_DC变换器特性对能量回收效率影响的初步探究第47-54页
        4.1.1 开关频率的影响第47-49页
        4.1.2 超级电容初始端电压的影响第49-52页
        4.1.3 其他影响因素第52-53页
        4.1.4 超级电容模式切换初步研究第53-54页
    4.2 超级电容初始端电压对馈能悬架的影响机理第54-58页
    4.3 电机特性参数对半主动控制的影响第58-61页
        4.3.1 LQG主动控制第59-60页
        4.3.2 电机参数的影响分析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模糊-PI电流混合控制器的设计第62-68页
    5.1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62-66页
        5.1.1 模糊控制器的模糊化第62-64页
        5.1.2 模糊控制规则和模糊推理第64-65页
        5.1.3 解模糊第65-66页
    5.2 PI控制器的设计第66-67页
    5.3 基于dSPACE对模糊-PI控制器的试验验证第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单通道台架试验及结果分析第68-80页
    6.1 试验方案第68-70页
        6.1.1 试验目的第68页
        6.1.2 试验设备第68页
        6.1.3 试验设计及主要实验内容第68-70页
    6.2 被动馈能试验分析第70-75页
        6.2.1 正弦激励输入下馈能及动力学结果分析第70-72页
        6.2.2 随机激励输入下馈能及动力学结果分析第72-75页
    6.3 超级电容初始端电压对悬架系统影响的试验探究第75-78页
    6.4 试验总结第78-8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3页
    7.1 总结第80-81页
    7.2 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88页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与申请的专利第88页
    参与的相关项目第88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页
    公开的发明专利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旅集团骏途旅游网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